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表演的艺术&导演的工作:从构思到执行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9      

3月28日晚,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华策电影学院承办的“表演的艺术&导演的工作:从构思到执行”讲座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教学楼217号教室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现任国家电影学院院长、著名导演、作曲家、教育家、制作人——阿德里亚诺·德·桑德斯;现任意大利国家电影学院教授,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导演、中央电视台合作导演、中国事务专家、汉学家、记者、中央电视台《从长安到罗马》纪录片执行导演——保罗·卡里诺。

讲座伊始,阿德里亚诺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了国家电影学院,并表达了对两个学院之间的学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的期望。接下来同学们欣赏了近年国家电影学院学生拍摄的短片,通过这部短片,阿德里亚诺向同学们表达“电影制作其实是一个团队”。

对于表演历史的简单介绍,阿德里亚诺从卢米埃尔兄弟出演自己的作品谈起,简单梳理了当时电影的发展进程。他说,随着电影的发展对专业演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表演的变化也随拍摄手法转变而发展。在其演讲的最后,阿德里亚诺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来自哪里?”他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来自他的学生。由此他强烈建议同学们多学习,创造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紧接着,保罗·卡里诺开始了他对于纪录片想法的分享。首先,他播放了自己团队制作的《从长安到罗马》的三分钟先导片作为引入,探讨中西方对于纪录片制作方式的不同,即“纪录片的欧洲方式和中国方式”。他谈到这部纪录片虽然由中意两个团队参与拍摄,但却是百分百的中国方式,而另外一部同样由其团队制作的《无限的文艺复兴》则是采用欧洲方式拍摄,以此直观地向大家展示同一类型作品的中西文化差异。

在谈到其本人对于纪录片拍摄的倾向时,他以《北方的纳努克》这一世界上第一部纪录片作为反例,描述其拍摄中所犯的错--采用演员。由此表达他“纪录片应该是真诚的,观众想看百分之百真故事。”的观点。他特别强调,拍摄纪录片不要预设问题,要纯粹的采访,要面对面感受真实的人,而他所给出的例子是他所拍摄的托斯卡纳的一位雕刻锁链的老人,“我不知道主角是谁,不考虑问他什么问题,最有趣的是简单的人有奇妙的故事。”

教授还表示在拍摄纪录片时要像一个孩子一样去问问题,要有足够的好奇心。接下教授让来同学们观看了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并对同学们分享,拍摄纪录片要有方向,但不要过于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的是真诚,要爱观众、爱“对面的人”。

讲座在同学们的欢笑中告一段落,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并期待着与阿德里亚诺院长以及保罗教授的再次相见。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