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日本汉籍收藏之我见——凤鸣青年论坛第十六讲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9      

3月19日下午,一场有关日本汉籍的分享探讨活动讲座于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文学院202室开展。本次讲座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主办,文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文学院工会、妇联、浙江省社科联“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三有读书会共同协办。

讲座的主讲人裴雪莱是暨南大学文学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他以戏剧戏曲学为研究方向,亲身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等高校访问学习,对中日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此次讲座围绕他在日本学习期间,对日本汉籍收藏及学习生活的所见所闻展开,由刘志宏教授担任讲座评议人。

讲座伊始,裴雪莱从历史渊源方面简述了汉籍传入日本的主要渠道,清代江浙地区与日本人口商品往来为汉籍传播提供了可能。紧接着,裴雪莱提到自己初到日本时的一段意外的经历,关于在典籍里的所发现的“牡丹”文字,从而了解到明代文言小说在日本产生巨大影响,形成“牡丹”系列文化。随后,他又通过几个案例引入进一步向大家介绍了许多在日本具有深刻影响的中国文化IP,深刻地展现了汉籍文化对于当今日本依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日本所藏汉籍,裴雪莱从几个方面进行判定与区分:根据汉籍类型,可分为中国东传汉籍和日本刊刻汉籍;根据看到和收藏的场所,则可以大概归为图书馆、博物馆、书展、文库等;而在刊刻流传方面,可以划分为中国刊刻文籍或主动或被动传入,以及在日本刊刻的汉籍。

接着,裴雪莱谈到了自己的在前往日本前的内心思索:“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专家都有非常多的收获,我们留下来的还有什么呢?电子化时代信息源十分灵活还有必要再去吗?”对此,他用中山大学教授的研究为据,从诗集版本、舞台艺术几个方面表达现实与虚拟的差距,作为对这一疑问的解答。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裴雪莱访日期间,在有限的时间内,他克服语言不通、环境陌生等诸多难题,根据不同类型的主题在各大藏书场所搜寻、挖掘,亲身走访考察清朝人定居的土神堂、孙中山先生曾落脚的故址等。讲座中,他也向学生们推荐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库、国立国会图书馆、长崎博物馆等,期待着同学们在未来去深入学习。

在此次的主题讲座时间里,通过裴雪莱的讲解与引导,学生们仿佛跟随着他一同在日本探索。在讲座的最后,裴雪莱恳切地表示,汉籍探索的空间依然存在,而在日本高质量的系列讲座以及便利化的资料查找方式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