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唐诗之美:声韵外的李白之诗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15      


11月13日晚,由文学院承办的“唐诗之美:声律之外的李白之诗”讲座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图书馆102报告厅举行。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康建强,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师,曾就读于山西大学、北京大学,从事古代文学文学研究。

讲座伊始,康建强表示,唐诗贯穿于中国代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与中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的文化遗产。他将从李白的个性、李白的歌行和李白之于中国文化三方面,带领同学领略唐诗之美。康建强从李白的名字拆解分析,从普通百姓姓氏的角度解读“李”姓,又以中国文化的留白寓意解读“白”字,深入探讨李白的个性与思想。康建强认为,李白把盛唐士人入世进取的精神高度地升华了,带进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在盛唐时期,积极入世的态度于当朝是普遍的,李白受此世风浸染,为他高度理想化的人格提供良好的社会前提。不同于其他诗人按部就班,考取进士升官的仕途,李白渴望“平交王侯”“一方天下”走向终途。同时,李白也想一统天下以后隐居田园,深受道家老子功成身退思想的影响。

康建强认为,李白虽在仕途失意时,以求仙寻道为信仰,但有时又对神仙世界持怀疑态度。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仙人书饱读未落,最忠贞,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的话,那么李白可能就是一个非常虔诚的道教徒,而不会成为一个被一千年以后我们仍然去关注的一个艺术家了。艺术家长征是徘徊在此岸和彼岸之间,此事和彼岸之间徘徊,又通过到宗教、桥梁、文化的手段,最终形成了他影响世界的作品。”康建强切中肯綮地评价宗教信仰与艺术家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道教之于李白不仅仅是寻求天人合一,于自然馈赠中所获所感的精神庇护,还有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永恒的人生路径,与部分现代人精神境界的追求不谋而合。李白明朗、自信、壮大、奔放的感情,也基于这样的人生向往。李白人格的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与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随着李白个性追求解读的结束,康建强以李白的歌行接续推进讲座进程。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康建强提出,李白的诗歌包含了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动感——李白的诗歌具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在诗歌中流淌着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这种动感,见诸于字句音节时,常表现为句式的参差错落和韵律的跌宕起伏,在杂言体的乐府中尤为明显。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有感于“大雅久不作,吾衰竞谁陈”,对“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提出批评,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因此,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建安风骨,就成为他振起诗道的革新手段,主要体现在他大力拟作古乐府的创作实践中。在讲座上,康建强带领同学们赏析李白的歌行代表作《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襄阳歌》等,感悟诗人李白毕生寻仙的决心,不羁洒脱的性情,以及独属于青春少年时无缘由之愁等浓烈的情感。

讲座主题进入李白之于中国的文化方面。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一出现就震惊了诗坛。他气挟风雷的诗歌创作,及其天才大手笔,当时就征服了众多的读者,朝野上下,许为奇才,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首先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比如他的非凡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独立人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凛然风骨“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潇洒风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唐诗之美,更是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份民族自豪感始终回荡在同学们心中。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