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舞剧研究——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17      

11月16日下午,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音乐学院承办的“文化视域下的中国舞剧研究——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例”主题讲座于桐乡行政楼报告厅成功举行。出席本次讲座的嘉宾有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月峰和张燕老师。

主讲人朱洁静是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她曾三次荣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表演金奖,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朱鹗》《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讲座伊始,朱洁静指出《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忆和歌颂先烈。随后,朱洁静向大家讲述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幕后创作故事,提出了几个舞剧创作的特点。

第一,与其去编造故事,不如去追溯历史。朱洁静提出,舞蹈节目和舞剧有明显的区别。舞蹈节目演绎的故事比较平面,缺少故事冲突。但是舞剧需要用庞大的结构去支撑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在《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创作中,创作团队对上世纪的上海历史进行了大量的调研,结合真实历史背景和城市特色创作了《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剧本大纲。

第二,舞剧的角色要基于真实生活创作,尊重真实逻辑,不能脱离生活。首先,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导演没有把所有篇幅都放在男女主角上,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下,除了男女主角外,每一个看似默默无名的小辈也许都是有身份的人。其次,朱洁静认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成功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让英雄脸谱化。英雄也是人,面对死亡时会退缩,会留恋爱人与家庭,这才是英雄真实的感染力。

第三,不能为了追求舞蹈的美感而忽略了角色的真实感。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区别,朱洁静表演了《渔光曲》中的几个小片段。她说,舞蹈演员必须要培养角色信念感。不能为了追求舞蹈动作的极致,而忽略了角色的真实生活感觉。舞蹈演员应该在还原真实生活时赋予动作舞蹈美感,而不能一味强调舞蹈动作的表现。

讲座结束后,现场的同学纷纷与朱洁静老师合影留念。朱洁静表示,希望下次能在教室里好好地给同学们上一节课,给想要从事舞蹈行业的同学更大的帮助。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