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影像之路——罗攀老师创作实践经验分享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1-11-01      

10月22日18时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华策电影学院承办的“影像之路——罗攀创作实践经验分享”主题讲座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教学楼219教室举行。

主讲人罗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系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专任教师、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会员及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会员。曾凭借电影《五彩神箭》获得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芳华》《我不是潘金莲》分别获得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等。

讲座伊始,罗攀首先引导同学们思考今天坐在教室里的意义。循循善诱之下,他提出大学是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应当摒弃迷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夯实基本功,警惕过分的功利主义。大学期间可积累的知识财富及可创造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一旦错过,日后便再难追及。同时,罗攀敏锐地觉察到,电影市场的大爆炸时代已然逝去。当今社会艺术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未来的电影从业者们,势必将处于更逼仄的生存空间,接受更为严酷的淘汰机制。因此,在大学期间筑牢电影学习的基础尤为重要。罗攀老师着重强调了长期积累和坚持思考的重要性:不论是《我不是潘金莲》中的镜头美学,还是《芳华》中娴熟流畅的八分钟长镜头,都要归功于他大学时期不懈阅读和拉片打下的理论基础。因此,他在讲座中鼓励同学们多加阅读与电影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理论积累。

为了进一步让同学们了解电影创作,罗攀老师结合个人作品及经历讲述人生感悟。其中他着重分享了自己在西藏沉淀八年的经验。他提到,对艺术强烈的探索欲和细腻的感知力比经验更为重要。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了解当地的文化与生活,不被事物的刻板印象所影响,才能使感情得到更自然地表达。同时,他提出作为艺术工作者,面对不同文化,能以海纳百川的心态看待,切忌过强的主观情绪。

影视创作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罗攀老师也提到了几段自己事业低谷期的经历,如在电影筹备过程中遇到换角风波停滞工作,在拍摄手法上受到制片方的怀疑等,但他依旧能够顶住压力,以高超的技术完成了拍摄,获得行业内的赞誉。罗攀老师鼓励浙传学子在遇到困境时也应沉住气,在逆境中思考、成长、破局,同时葆有对艺术的热爱。“获得好运气的前提,是努力到让别人愿意给你机会。”

在讲座的尾声,罗攀老师和电影摄影与制作一班的万波老师赞扬了浙传学子的积极参与,并站在新时代艺术工作者的角度,建议学生在对电影史的了解基础上找到自己艺术创作的坐标。他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不要害怕被埋没,任何的努力都会在某一天得到回报,它可能不在当下,可能在某段旅途中,也可能在某个睡醒睁眼的瞬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艺术之路,山高水长。两位老师期望浙传学子都能够成为新时代有担当有责任的艺术工作者,创作出无愧于人民的文艺作品。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