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香港电影中的爱国主义传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1-04-22      

4月20日13点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工戏文党支部主办,“光影之眼”放映室承办的讲座“香港电影中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文学院101教室举办。文学院书记王茂涛,党支部书记张彩虹和党员教师高睿出席了本次讲座。

主讲人赵建飞是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同时任“港台电影研究”课程的主讲教师。她通过介绍香港爱国片的发展史,为同学们展现了解读香港电影史的全新视角。

讲座伊始,赵建飞播放了香港电影中爱国片段的合集,简单指出了香港电影在无厘头的“笑闹”中展现出来的爱国元素。随后,她阐述了自己眼中爱国主义的定义,即是“对国家家园的依恋感”。她将香港的爱国电影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以前、1950年至1970年、1980年至1990年以及“合拍片时期”。其中,她详细讲解了前两个阶段中香港电影所展现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的黎民伟为宣扬革命,拍摄了随孙中山北伐的纪录片,如《勋业千秋》。拍摄期间,黎民伟不仅开创了中国人在空中拍摄影片的先河,而且奠定了香港电影界“电影救国”的理念基础。黎民伟身上“文以载道”的使命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香港电影中爱国主义元素的发展。赵建飞还提到,在这个阶段,爱国片与现在所定义的国防片有很多共通之处,代表作有1937年的《最后关头》和1939年的《孤岛天堂》。这两部电影都展现了国人奋勇抵抗外部势力入侵的图景,体现了香港影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赵建飞接着谈到第二个阶段中香港爱国电影的演变。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公司分为“左右两派”。偏左的电影公司有长城,凤凰和新联,她重点讲解了长城公司,“长城公司的电影通常有股‘正气’。”她指出:“长城公司致力于制作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用强烈的社会表现力掀开香港电影的新篇章。”随后,她以凤凰公司在1964年拍摄的爱国电影《金鹰》为例,该片因在内蒙古实景拍摄,唤起了许多港人对祖国的怀念而票房大卖。除了偏左的电影公司拍摄的爱国电影,右派电影公司拍摄的《星星月亮太阳》,也成为了香港爱国电影史中重要的“一笔”。

赵建飞还表示,含有爱国元素的香港电影并不只有直接抒发爱国情怀的国防片。她提到香港电影中的“黄梅调”和“国语武侠”,尽管这些影片不是国防片,但因为运用了许多中华元素,侧面体现出香港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依恋。如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集多种中国文化元素于一身,在当时倍受好评,斩获众多奖项。而在香港武侠片中,创作者则常将矛盾设定在本土与国外之间的纠纷上,主角通常以“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为人生信条,表现出极强的爱国主义。

在讲座的末尾,文学院党支部书记张彩虹发言指出,赵建平的讲解为同学们理解香港电影开辟了全新的思路和视角,对同学们电影史知识的课外拓展有极大的帮助。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