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从木心评张爱玲说起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12-03      

2020年11月27日下午一点三十分,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茅盾研究中心主办的“从木心评张爱玲说起”讲座于桐乡校区文学院101室举办。本次讲座由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教授赵思运主持,出席讲座的嘉宾还有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甘宇慧、阮南燕,文学院讲师施洪波等。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陈子善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代中文学刊》主编。他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史料研究,在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辑佚和研究上卓有建树。

讲座伊始,陈子善从木心的时代定位切入,指出其作品应归为当代海外华人文学,同时也仍属于新文学延续下的一脉。“木心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也处在五四的传统里”,陈子善说到。木心对“五四”新文学有独特的见解,并对“五四”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前辈作了一定评究,其中便有张爱玲。陈子善以木心作品《文学回忆录》为例,点出木心对张爱玲的重视。

为了对木心为何会如此重视张爱玲做出进一步解释,陈子善以木心悼念张爱玲逝世的作品《飘零的隐士》为例进行阐述。这篇文章在开头引用了木心本人在《素履之往》中对张爱玲的一段描述,用仅百字对张爱玲进行了概括和评价。

紧接着,他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朗读与剖析。陈子善分析到,张爱玲辗转各地的经历与木心有相似之处,木心将张爱玲定位为隐士,并以“飘零”一词进行修饰,某种程度上是在自况。

随后,陈子善以“且听下回分解”将第一部分“木心谈张爱玲”告一段落,开始了下一阶段对张爱玲的探讨。今年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陈子善觉得纪念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方式,一方面是挖掘出版她未曾出版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对她的创作和文学历程进行研究讨论。于张爱玲而言,可挖掘的是她与宋琪的往来书信,这为研究张爱玲提供了大量的新资料。是否被张爱玲提到、张爱玲对自己这类研究者的态度如何,是陈子善研究此次书信集的私心之一。“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环节”,陈子善认为,“而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矛盾。”陈子善以自己对张爱玲早期小说作品《小艾》的发现和研究为例,说明学者对作者的研究往往无微不至,褒贬不论,部分作者会对此等“挖掘”产生不满,陈子善也因此自称为“盗墓人”。

讲座接近尾声,陈子善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阅读是至高无上的。要想了解真正的张爱玲,就要去读她的作品,必须自己去阅读、判断、比较。对一切标签化作者的行为都要保持警惕。”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