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义利之间:梁山集团的兴与灭 ——马原理2+1课程讲座成功举办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20-11-20      

11月16日晚6时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义利之间:梁山集团的兴与灭——马原理2+1课程讲座”于桐乡校区教学楼317教室举办。

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哲学博士朱广龙主讲,他现任浙江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讲座伊始,朱广龙将中西方传统道德观念进行比对分析,指出中国在儒家“性善论”潜移默化下孕育出的道德观,根本区别于部分西方国家在教会“人生而有罪”思想影响下产生的道德观,并以“捡钱包”这一事例说明了双方在不同道德观指导下实践活动所呈现出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朱广龙得出在中国“道德行为需要付出相应的道德成本,道德标准越高,付出的成本也就越高”这一论断,并以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对义与利的思考。

“梁山义士真的做到‘义’了吗?梁山好汉究竟是好是坏?梁山集团的本质是什么?”朱广龙向观众抛出问题。他并未采用正面回答的形式,而是从侧面对梁山好汉进行剖析。首先,他提到了作者着墨最多的角色——武松,武松前后对宋江招安态度的转变将梁山的义利观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他通过讲述晁盖、宋江、林冲、杨志、刘梦龙、王伦、高俅等角色的故事引出梁山发展的三个阶段。朱广龙指出,宋江上位有“义”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利”的权衡与争斗。晁盖领导下梁山逐渐出现人心偏移乃至权力被架空的问题,也与“利”息息相关。

随后,朱广龙对梁山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解读了王伦、林冲、杨志、晁盖、宋江等主要人物的个人经历与角色关系,并截取智取生辰纲、攻打曾头市、三打祝家庄与英雄招安等情节片段,叙述了梁山集团的权力迭代与兴衰,体现出梁山集团义利观的变化。

最后,朱广龙指出,官本位思想贯穿整个《水浒传》,根植于小说环境之中。对权力的诉求与争夺,对官僚阶级的仰慕与渴望甚至成为底层人民的生活常态。包括已经落草为寇的梁山“好汉”们,也将互称官职视为对彼此最高的恭维。而这也决定了故事最终以宋江选择“招安”收束,梁山集团覆灭于对“利”的追求之中。

“《水浒传》是一部值得玩味的经典之作,”朱广龙说到。以史为鉴,梁山集体的兴衰也许不过是上百页的笔墨辗转,但显露其中的义利之思依旧值得后人反复斟酌品味。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