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絜矩主体:迎向快慢辩证的媒介时代 ——博士讲坛十一周年庆顺利举行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12-13      

12月12日下午,博士讲坛十一周年庆纪念讲座在我校下沙校区行政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以“絜矩主体:迎向快慢辩证的媒介时代”为主题,由浙江传媒学院人事处、团委、图书馆及电视台主办。我校人事处副处长、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陈佩芬老师,人事处傅晓怡老师,新闻与传播学院赵磊老师,博士讲坛工作室下沙、桐乡校区社长,青年时报、钱江新闻等社会媒体以及诸多校内媒体和社团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林玮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影视艺术与新媒体学系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杜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先后在台湾世新大学、浙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讲座中,林玮分析了信息、物流以及人的行程三个方面的传播速度加快造成的社会现象,以及这一现象对人的情感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他就“加速社会”的媒介形态所产生的问题从四个方面作出了详细分析。

首先,林玮提出“这个时代变化快”。以信息传播媒介形态的改变为切入点,描述了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以快为好”的价值取向。他列举了高铁、动作电影、短视频、“996”以及“夜经济”等为加速社会的代表。

其次,林玮提出“这个时代很孤独”。他以年轻人普遍选择熬夜作为切入点,用夜间网购成交额、抖音等软件的使用频次等数据,说明传播媒介对孤独人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算法的支持下,能够点赞、评论、转发的社交媒介具有强大的网络粘性。各类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人跟媒介的关系越来越近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现实交往却越来越少。接着,他从“一人KTV”“一人食”“少子化”现象,分析了“信息发展越快,人越孤独;越容易与人交往,却越不想交往”的青年群体现象。

接着,林玮就“这个时代需要谁”这一问题进行讲述。他认为,近来引发关注的“垃圾人”社会负面事件往往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缺失、互不体谅而导致的,社交媒介在便捷了信息传播的同时,并未实现情感传播的突破,公共社会的共在情感结构有所缺失。对此,他希望年轻人可以停下来思考,而不要被“越来越快”的媒介产品所裹挟,能够有目标、有方向地放慢生活的内在节奏。

最后,林玮还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这一高度,讨论了媒介的发展。在他看来,本次讲座的主题“絜矩主体”中的“絜矩”,放到“加速时代”中,是要跟对方保持有距离的交往,这是一种情感或共情的传播。对于年轻人,他提出三点期望:一是保持对万事万物的关切和好奇,二是保持对切己他者的同情和理解,三是在全球化中坚守自我,在自我中理解他人,即创造一个彼此能理解的语境,打破人与人之间因为越来越快的时代节奏而造成的社交隔绝。

讲座尾声,对现场同学提出的“该如何做”的问题,林玮指出在这样一个时代,媒介抵抗是不可能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个体,要通过改变自身来改变时代。

据悉,博士讲坛工作室成立于2008年,是在浙江传媒学院领导下,下属于博士讲坛组委会,挂靠于人事处,受校团委兼管,并得到教务处、图书馆、电枧台等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精英团体。博士讲坛工作室以加强学校学风建设和学木交流为出发点,致力于推广精英老师的核心教学份值和为广大师生提供深度学习交流的平台最终实现”“文化中国.创意传媒”的愿望。截止目前,社团在下沙和桐乡两校区共成功举办178场讲座。有近六万名同学参与其中,倾听学习,受益匪浅。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