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下午6点,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文学院承办的《纪录片与城市空间中的个体群像》分享会在桐乡校区举办。
本次的主讲人是潘志琪,他是一名纪录片导演,目前担任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副教授一职。其纪录片项目《二十四号大街》入选了第55届台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首先,潘志琪导演分享了他当初投稿影展的经历。他在影展提案会上分析一个个影展的属性和特点,再向影展投递提案,最后他的作品获得了亚洲提案会的投资和西湖纪录片的优秀纪录长片奖。因此他建议学生在拍摄纪录片考虑资金投入与产出时,应当在这些提案会和影展当中寻找机会。
接着,潘志琪播放了他的作品《二十四号大街》。该影片通过讲述杭州下沙二十四号大街的变迁,以及曾在这里漂泊过的“老苏”与其家庭的事迹,揭示了小人物在大时代环境下的命运和处境。
影片播放结束后,潘志琪简单地向大家讲述了该片拍摄的细节。对于影片的命名问题,他提到“二十四号大街”是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在他的观念里通过一条街和一个家庭的变化来表现时代的变迁是很有说服力的。他认为每个个体的身上都带有年代的烙印,主人公“老苏”身上就映射了属于他那个年代的印记。
此外,针对如何处理拍片发生意外的问题,潘志琪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拍摄纪录片是充满未知的,人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因此就需要拍摄者以包容的心态看待被摄者和世界,处理好拍摄者和被摄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则需要自己亲身去拍摄片子,才能更好体会这种感觉。
在问答环节中,18编剧1班的钟健对于导演在片中和主人公有直接对话感到不解。潘志琪导演解释说,他的对话并没有干涉主人公的行为,是参与主人公的生活,甚至在道德层面上提醒主人公。而这种方式在电影中也有出现,被称为“直接电影”,如果删去就会显得不真实。
最后范萍萍表示故事发生地就在她家附近,在看这部影片时感到热泪盈眶,想知道潘志琪导演如何体味影片中的这种情感。潘志琪导演说,与主人公的相遇是缘分,可能女性导演会对于情感的把握更好一些,而他只是单纯的喜欢拍摄这些有质感的人物:即使在恶劣环境下的生活也是灿烂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