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1点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文学院承办的“楼兰、西湖和海伦:诗歌中的历史想象”主题讲座在桐乡校区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沈苇是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他的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讲座伊始,沈苇发表了自己对于写作的看法,他认为写作就是一种“自我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唤醒”的过程,这个过程比一味接受老师的教学更重要。而写作人应该做到的,正是“唤醒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楼兰、西湖和海伦这三个词放在一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沈苇却从历史想象这一角度证明了这三个词之间存在互通性。
楼兰古城存在了六七个世纪,但是最后却谜一般地消失在沙漠中,它消亡的原因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极具神秘感与想象空间,成为无数文人的灵感源泉。在讲座上,沈苇以日本作家井上靖为例:井上靖虽然没有去过敦煌和楼兰,但是对当地地貌、植被、落日等细节的描写都与真实的景象没有差别。正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井上靖在没有去过实地的情况下仍写出了《楼兰》《敦煌》两部著作,展现了想象的无限性与永恒性。
西湖作为中国人文内涵最丰富的湖泊之一,是一个上演人妖恋和人鬼恋的水上剧场。沈苇把西湖称为女性主义的湖泊,并逐一介绍了白蛇、苏小小、祝英台这三位以西湖闻名的女性。这些女性的不平凡人生成为历代文人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李贺创作出《苏小小墓》;去年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陈先发由祝英台化蝶产生诗歌创作的灵感,创作出极具想象力的《前世》等。这些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无一不是来自于对西湖人文内涵的历史想象。
但丁的作品《伊利亚特》讲述了希腊人民为海伦而战的故事。海伦是美丽的化身,为美而斗争成为希腊精神的重要来源。埃利蒂斯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海伦”,因为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都在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海伦,她是历代艺术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沈苇在讲座的最后说道:“诗歌中的历史想象与历史学考古学截然不同,它展开了人类语言和创造的另一种维度。”这种维度不仅仅是对于文学的思考,更是在让逝去的人事、湮没的遗迹、模糊的远景再度回到我们眼前,这种做法是诗对记忆和遗忘的双重拯救。诗歌常常在“彼在”和“此在”中徘徊,那些构成诗歌的元素也是诗人能够创造的心灵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