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红楼:青春的失乐园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6-05      

6月4日下午两点,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桐乡乌镇校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学院承办的凤鸣大讲堂第一百六十八讲“在你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谁——《红楼梦》中的青春岁月”的主题讲座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顺利进行。

主讲人潘知常,是著名美学家、红学家、战略咨询与策划专家,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是生命美学的领军人物,在今日头条根据六亿电脑用户进行的大数据调查中名列“最受关注的五位红学家”之一。

吴沛菡-2

潘知常认为在中国只有聊《红楼梦》才能找到知音。“《红楼梦》是最能代表中国的文学作品。”他说道,“它的故事性更强,这一点是连《论语》也比不了的。”潘知常不喜欢被人称作是“红学家”,他通常自称“高级红粉”。“红学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红楼梦》。他们对《红楼梦》的理解可能比不上网友。”潘知常喜欢在网上阅读网友们对《红楼梦》影视改编选角的讨论。通过网友给演员们安排的角色,他可以知道人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对演员的评价。

“《红楼梦》里面讲述的是人生百态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情爱故事。”潘知常认为现在许多人并没有能够真正地读懂红楼,想要真正读懂红楼梦首先要明白它背后的故事。“这么多年的历史当中,只有一个曹雪芹能够写出《红楼梦》这样的故事。曹雪芹有多牛,红楼梦就有多好。”他给听众们普及《红楼梦》的背景故事:曹雪芹的家族在康熙时期曾经富可敌国,但在雍正期间却被罗织罪名全家被软禁在了北京。“一群国之栋梁被囚禁在郊外,没有未来,不会谋划现在。那他们干什么呢?”潘知常说,“用几十年的时间来回忆过去。”这些回忆过去的话曹雪芹听了十五年,终于有一天决定将其写成一本书。

吴沛菡-8

“《红楼梦》好在哪里?好在三个地方。”潘知常道,“第一,在中国首先发现了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第二,发现了儿童;第三,发现了爱。把女人当女人,把儿童当儿童,把人当人,这就是红楼梦好的地方。”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潘知常引用了这句话。他不认同蒋勋将红楼梦视作青春乐园的观点,在他眼里红楼梦实际上是青春失乐园,里面关押着大量的中国病人。“中国病人在成人社会里是病人,在理想社会里也是病人。但是有病的不是这个人,而是这个社会。”潘知常认为红楼梦里都是问题少年和问题少女。“贾宝玉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娘娘腔。秦可卿是一个不能碰到成熟和成功的男人的大叔控。”他细数了红楼梦中的诸人暴露出的心理疾病并说明这些心理疾病大都源自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中国的孩子缺乏爱的教育,没有人在童年教育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吴沛菡-9

讲座的最后,潘知常讲道:“红楼梦揭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正常的,父母们也是不正常的。”红楼梦中的家长,有焦虑如贾政,也有猥琐如赵姨娘,他们失败的教育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心理疾病的种子。这样的孩子即使长大了,也只是一个童年教育缺失的巨婴。“这就是我这次讲座的中心。你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谁?我们读了红楼梦以后我们发现,在我们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了巨婴,遇到了缺乏爱的传统社会。每一个孩子在他最美丽的时候都没有遇到爱。”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