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六点半,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党工委、管委会、文学院承办的凤鸣大讲堂第一百六十五讲——“在限定主题里挖掘纪录片记录形式的可能性”周洪波作品放映会与讲座在桐乡校区顺利举行。
主讲人周洪波硕士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现任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导演,曾拍摄几十部纪录片、两部故事片及若干宣传片。
在作品放映环节,周洪波为同学们带来了他在2006年拍摄的纪录片《董家渡》和在2018年拍摄的专题类型纪录片《愚园路》分集。周洪波坦言,《董家渡》表现的浓厚的市井烟火气息与《愚园路》中历史的沧桑感是截然不同,但在拍摄方法角度看,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它们都是用长镜头拍摄方式来创作的关于空间的作品。
随后,关于纪录片中空间的存在与呈现的问题,周洪波与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老师俞洁进行了一番讨论。以之前的上海弄堂纪录片为例,周洪波认为其就是典型的中心在人物和故事的纪录片,片中弄堂这一空间只是帮助观众进入叙事的背景。但是,他认为,空间亦是极为重要的存在,空间是人所创造出来的,虽然它依赖于人类,但人的日常生活和生老病死却都是附着在空间上的,也因此空间有独特的生命气息,故而,他觉得故事和空间在纪录片中应当是平等的。
讲座末,同学们踊跃向周洪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惑。在回答关于拍摄方法的问题时,周洪波表示,他的无主性与游走性镜头受到了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纪录片《中国》的影响。周洪波把镜头比作一只狗,他认为镜头的游走类似于狗的东闻西嗅,虽然凝视镜头能够让人产生情感,但散焦镜头更能减少拍摄者的主观情感的投入,使得纪录片更为客观,让观众得以有更多思考空间去体悟。
“以敬畏之心去记录,去表现真正的艺术”,是周洪波在讲座最后对同学们的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