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上六点半,由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承办的“人啊,怎样认识自我——拉康镜像理论的反思”主题讲座在桐乡乌镇校区顺利举行。管理学院副院长侯亚丁和设计学院教师李清华出席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冯溪屏曾任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馆长、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他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讲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红楼梦文化》等多门课程,公开出版过13部著作,在刊物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多部著作荣获云南省社科类优秀著作二、三等奖。
讲座伊始,冯溪屏提出了本次讲座想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人啊,怎样认识自我”,并介绍了它的由来,即“斯芬克斯之谜”与古希腊阿波罗社庙门柱上的铭文——“人啊,认识你自己”。他说道:“这些寓言故事、铭文的出现标志着人想要了解自我。”冯溪屏认为这是自从人有理性思维后,共同在探讨的问题。
之后,冯溪屏向大家介绍了拉康与其著名的学说:镜像理论。拉康通过对婴儿不断认知自我过程的分析,归纳总结到人们所认识到的形象总是客体的一个变形,是人们想象中的形象。接着,他从镜像阶段的理论中延伸与学生们探讨了拉康关于个性或人格的想象、象征和现实三个层次的学说。
讲座过半,冯溪屏带领同学们一起梳理了拉康镜像理论的继承、创见和认知功能。在分析到拉康镜像理论形成的原由时,冯溪屏提到了以下五点内容:一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纳喀索斯对湖中倒影的留恋所引出的“自恋症”观点;二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洞穴假象以及两个世界的学说来阐述的“可感知的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观点;三是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学说;四是拉康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理解;最后,关于拉康镜像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冯溪屏做了详细的介绍,他认为拉康基于镜像理论(1936年)的伪自我的学说,是对消费社会中影视等大众传播在引导人的消费欲望方面形塑人格状况的理论回响。
随后,冯溪屏以《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风靡欧美20多年的“赫本头”与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的加拿大电影《卡波特》为例,向大家阐述了“影视是镜像自我的第二次塑形”这一观点。
最后,冯溪屏总结道:“创生和创新才是人本真的自我,是相对稳定的存在的。”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