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1点30分,由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主办,理论办公室承办,视觉传达设计系协办的学术分享会在浙江传媒学院桐乡乌镇校区举办。这次分享会的主题为“疾病的隐喻与摄影的道德”,设计艺术学院理论工作室的老师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分享会的主讲人邢千里是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山东大学艺术史博士。同时,他也是浙江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他曾在《中国摄影报》《美术》《学术论坛》《北方美术》《红楼梦学刊》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批评文章若干,出版专著3部,编(译)著7部,并主持《中国摄影报》评论专栏“千里随谈”。
本次分享会的内容来源于主讲人邢千里的文章《疾病的隐喻与摄影的道德》,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当代中国一大批纪实摄影师过分挖掘苦痛和病态的群体特征以至于摄影对象尊严缺失的现象。
分享会开始,邢千里根据苏珊·桑塔格的作品《疾病的隐喻》中对癌症与道德的论述指出,在人类看待疾病时,会自然地有一种心理上的不适,这是因为“疾病本身一直被当做死亡、人类的软弱和脆弱的一个隐喻”。所以,当摄影师将镜头对准病人这个群体的时候,就往往会产生异议。
邢千里以在经典作品《智子入浴》完成几十年后,家人要求不再对外使用这张照片的事情为例,解释了异议产生的原因。他认为,不论目的如何,“智子”的形象在大众的眼里都是畸形和丑陋的,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拍摄病态是以病人尊严的牺牲为代价的,这是对病人的一种道德审判和尊严漠视。
紧接着,邢千里指出,不断汲取西方知识而没有形成完备体系的中国摄影,在《大眼睛》带来现实主义导向后,出现了故意追逐“禁忌”的倾向。他展示了几张将重点集中到病态与苦痛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包括精神病人、罕见病群体、非典后遗症病人等等,这种给人强冲击力的作品频频获奖并且层出不穷,对此,他发出自己的疑问:“公开、全面地刻意呈现这些病人的形貌特征,以此博取人们的关注与同情,是否是以艺术和道德之名对公众的绑架呢?”
这次分享会的氛围轻松自然,老师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邢千里在探究中国当代摄影的强道德性特点的来源时,谈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制,还有当代知识分子和摄影者群体中广泛存在的“道德呼吁者”的角色感。对此,葛佳平老师提出了“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在摄影圈中,摄影师是知识分子?摄影师和知识分子的关系是什么?”的疑问,又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为中国当代摄影道德性强烈特点的形成原因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最后,分享会以桑德“照片就是你的镜子,就是你”的想法作为结束语,再一次表明了邢千里“什么样的人就会拍出什么样的照片”的观点,同时也再一次强调了尊重摄影对象的重要性。
这是设计艺术学院理论工作室第一次学术分享活动,同时,也是一次思想火花不断碰撞的交流。今后,理论工作室的老师会进行更加丰富、深入的交流,把更多的想法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