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石头本多情 红楼亦非梦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0-05-31      

  新闻网杭州5月31日电(记者王龄玉) 5月31号晚,第二十七期“博士讲坛”邀请到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康建强博士,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红楼情。

  康博士从以下三点对红楼梦的悲剧的矛盾性进行了分析,首先从《红楼梦》的名字看他的创作主旨。《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有《情僧录》,康博士就其一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甚至还引出了始祖释迦牟尼,南宋的济公和清末民初的弘一法师。其中康博士借用丰子恺说的人生三层楼的片段:“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为何红楼梦注定是一场悲剧?康博士认为是情太真、情太深。情不得不面临时间、死亡、幻灭的挑战,欲悟空而不得的结果……
  另外,从贾宝玉的个性命运看《红楼梦》的悲剧矛盾性。在《西江月》中是这样评价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他是对世俗传统的一种宣战,不但是向封建的,同时也是向所有一切世俗的,包括我们今天的传统。康博士说,宝玉是追求人性中最美的东西——真纯、真率。他最恨的是禄蠹。
  最后,康博士从悲剧矛盾性的文化渊源分析了《红楼梦》。“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 宝玉的出现是对儒家传统的叛逆(对实用主义思想的对抗),他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可以视为后现代派的鼻祖。
  讲座的最后,康博士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超越人生的悲剧?进而达到一种真正的自由。”大家积极回答,使整场讲座再一次达到高潮。(图/储岱越)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