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杭州4月16日电(记者方乐舟) 4月16日下午,B104教室里座无虚席,记者到达教室时已无多余的座位,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在这里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张昆教授给我们带来一场轻松而又意义深刻的讲座,说的正是与我们关系密切而又神秘的政府。
政府形象
所谓政府形象,是指作为行政主体的政府在作为行政客体的公民头脑中的有机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政府形象的特性,首先是系统性和多维性,其次是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其三是对内对外的差异性。
具体上,越是基层政府形象越差省级以上政府形象好于基层政府。而为什么基层政府形象差?因为距离产生美,零距离消除了神秘;且基层政府资源控制权不如上级政府,更多的是取之于民。
政府的公信力与合法性
政府在长期履行其职责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公信力,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既表现为社会信誉度,以及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政府合法性的体现。
政府公信力不断增强,在公众心目中的合法性就强。所以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政府公信力高,就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第二,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在现代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和源头。 第三,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执行力。
在国际上,政府公信力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公信力的因素有很多,如执政理念、政府效能、服务品质、廉洁公平、程序正义、法治等。
政府公信力形象受到冲击
由于我国政府的特殊性,在重大会议召开或者承办大型活动时,重大公共危机发生时,会有故意掩饰,消息发布不及时不全面的情况存在。导致民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招致民众的不满。
同时来自非官方的恶意信息源的信息乘虚而入充斥媒体,严重损坏政府的形象。为此张昆教授举例了拉萨314事件。拉萨事件发生时,正值中国两会,媒体对拉萨发生的事情闭口不谈。而国外媒体在此时就开始了对西藏问题的关注。从3月15日到26日这段时间,CNN共刊发相关报道38篇;BBC49篇;泰晤士报46篇,每天平均多达3-4篇。由于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官方对消息进行封锁,加之不允许国外记者前往事发地点进行采访,所以国外媒体在报道时只能大量引用来自藏独分子和西方政府及西藏问题的批评者的消息,这些消息大多是未经证实的。
重塑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密切相关,这两者直接关系到政府合法性的建构。中国目前的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在国内基本上得到正面、肯定的评价,但在国外媒体、公众面前,尚有较大的改进余地。要改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必须增强政府的媒体沟通能力。正是因为不理解媒体的价值观,不理解记者的职业行为,官员和记者之间缺少共同语言,所以害怕媒体,逃避媒体,防备媒体,没有或很少有记者朋友。这正是因为政府官员与记者之间的一些区别所造成的。
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政治稳定是最高的追求,习惯于保密,具有现实性,倾向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具有理性,党性,习惯于服从。而媒体工作者却追求的是轰动性、刺激性的新闻,对于他们来说公开是天性,理想主义并且倾向于支持大众和平民诉求,总是情绪化,相对于官员来说更独立,具有专业主义的精神。在增强政府的媒体沟通能力方面,新闻发言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做好政府的化妆师是政府新闻发言人的神圣使命。
讲座的结尾很多同学还意犹未尽,有同学提问到张教授所说的政府在和媒体沟通后采用的宣传和报道方式该怎么理解和把握。张教授解释说宣传更倾向于是一种有目的的报道方式,最后引导听众走向一种结论,而报道是一种对事实地再现不带入笔者的个人情感。对于这两种方式,媒体有市场的需要,不愿意运用过多的宣传方式遗失读者;政府也会尊重新闻规律。张昆教授睿智的语言给在场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语言风暴,最后他给大家提出了亲切的建议,要运用自己的头脑,主动了解世界。(图/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