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十佳记者是这样炼成的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2-04-26      

  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使温州聚焦全国的视线: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D301次动车和D2115次动车在温州发生追尾事故,40个鲜活生命陨落。 而这个牵动国人的“7·23动车事故”的第一条新闻稿就是由何玲玲发表。
  何玲玲,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总编辑,于2004年被评为第三届十佳记者。她有着二十余年的媒体工作经历,并亲自参与了包括“杭州5·7飙车案”、“7·23甬温线动车事故”在内的多个热门新闻事件的报道。
  4月24日下午三点半,文创学院阶梯教室内人头攒动,“新华社十佳记者”何玲玲开设讲座“新媒体时代如何与媒体打交道”。这是继上周著名主持人孟非莅临下沙校区之后,文创学院“芯动力,创意月”活动又迎来的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传媒人。文化创意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凤兰和11级辅导员也受邀出席。
  “台下坐着的你们将来可能都会成为传媒人或从事相关工作,我只想把这20多年来的经验与同学们分享,希望大家少走弯路。”讲座伊始,何老师如是说。短短的一句话立即拉近了何老师与同学们间的距离。
“时间就是生命”
  医疗行业,“时间就是生命”,而做传媒也要争分夺秒,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新。“各大媒体第一时间抢发头稿,抢的不是曝光率而是话语权。”谈到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时,何老师深有感慨,因为“7·23动车事故”的第一条新闻稿就是何玲玲老师发表的。但她同时强调,做新闻追求速度但不能慌了手脚,不能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细节性,要严格遵循“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她指出,在发布动车事故的新闻稿前必须要向消防等权威部门确认是否真实。短短数百字的一条新闻牵动着数亿国人的心。在何老师眼中,好新闻要同时具备“迅速回应、议题合理和体现人文关怀”三大条件。虽然在讲座的当天没有新闻专业的同学,但现场的每一个同学都听得非常认真,不少同学拿着笔记本认真做着记录。
“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当今的互联网和微博时代,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表见解,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足够强的引导新兴媒体的能力。”何玲玲老师用生动的比喻提醒我们要注重新媒体的发展。“万民粉丝相当于一份报纸,而百万粉丝就类似CCTV了。”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摇摇欲坠,而新媒体又以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迅速拉近了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距离。何老师以“杭州飙车案”为例讲述了公共舆论导向的重要性,“一条微博只有140字,可当贴上‘富二代’、‘寒门学子’等关键标签后就可以将一件普通的交通肇事案件演变为公共舆论事件,并引发一系列信任危机。”
  当听到何老师关于“危机公关事件处理”的案例剖析时,11公共关系班的蔡立宇同学倍感亲切,“老师讲的深刻却又贴近现实,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例举了一系列媒体公关事件后,何玲玲老师还与同学们就“淘宝商城”、“最美妈妈吴菊萍”等热门话题展开了交流。在讲座中,徐凤兰院长还主动爆料,她与何老师还是大学室友,希望她能多来我校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同学们都收益匪浅。在现场许多同学对何玲玲老师的“好事要说好,坏事好好说”教诲感受颇深。
  “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人命关天。”讲座最后,何玲玲老师用新华社老社长、我国资深媒体人郭超人的一袭话鼓励我们将传媒工作者直面人生的勇气传递下去。 (先锋通讯社记者/姜路军 责编/吴亚乐 审核/薛忠宇)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