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逛街遛弯的不停留在街上遛弯了,反而回家看电视了;看电视的同胞,不再看什么韩剧日剧偶像剧,改看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了;而往常停留在央视芒果台的亲们,也不再停留在央视芒果锁定,改看江苏卫视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江苏卫视所推出的大型生活服务类,以婚恋交友为话题的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
4月18日下午的行政楼报告厅人山人海,继文化创意学院2012芯动力?创意月开幕典礼成功进行后,创意大讲堂鸣出第一弹——主讲嘉宾是江苏卫视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的金牌制片人王刚和著名主持人孟非。
电视节目的创新与保鲜——王刚
师哥回家,倍感亲切
王刚老师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也就是同学们的师哥。师哥没有架子,一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回家就收到这么多礼物,感觉真好。”用一个轻松打招呼的方式向我们问好,对我们说讲座这么学术性的名词放在他身上有点大,他想要呈现的只是交流,一种师哥与师弟师妹之间的交流,可以稍微轻松、随和一点。有什么想问的,想聊的都他都可以和大家分享。
见现场大家有些骚动,王刚老师还问了一句“你们都是来看孟非的吧?”,同学们齐声拖长音告诉他“是——”。王刚老师并没有在意,他告诉同学们,在孟非来之前,他可以铺垫一下,和大家讲讲孟非的事儿。
王刚老师首先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经历,1998年进入浙广,那个时候的浙广还在偏远的舟山东部,那时教他的政治老师还说,从进入浙广大门到教学楼15秒就可以拿下,可现在当他回到母校,发现母校已经这么漂亮了。王刚老师是学习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出身的,当年到了江苏城市频道,主持播报类节目,当时孟非老师是制片人。他笑着说孟非老师不是一个好制片,他呢,不是一个好主持,所以那个节目很快就下档了。
创新、电视节目的诞生
当然这只是王刚老师开玩笑的话,但大家都很关心,真正优秀的节目是需要怎么样的操作呢?
王刚老师告诉大家,首先在节目选材上,也就是节目的内容,只有大家都关心的话题才有较好的基础,像吃、住、行、求职、婚恋等等都是吸引受众的节目内容,因为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另外则是形式,早期的相亲节目也不少,像是“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玫瑰男女”等等,但“非诚勿扰”打破了这种男女平衡的比例,造就了极端不同的节目形态和表现形式,得以一炮而红。
当然除了这些,操作模式、推广以及新媒体的融合也非常重要。但谈及非诚勿扰的一炮而红,也许不仅仅是这些因素。王刚老师做了一个这样的比喻,他说男嘉宾是单本剧,每个人十分钟二十分钟展示一个故事或一个人物,女嘉宾是连续剧,她用二十几期节目展示一个长故事,你关注她。
王刚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例子,大家看快男超女为什么会那么喜欢,为什么会坚持看下去?原因在于,你喜欢那个女生,你就会关注她,想知道她的结果是什么,你关注的这个人物,其实看的是人的故事,这个超女有没有拿冠军呀?她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啊?这就是观众持续关注下去的动力。
当我们在节目中能看到一点点人生的感悟,促使你人生思考的时候,这就是王刚老师说的深度,在看节目中学习和思考。王刚老师说在《非诚勿扰》中,当男女嘉宾谈起一个人生深层次的话题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像喝了一个心灵鸡汤一样,你会觉得你在学习这个东西,你在思考。
保鲜、捕捉观众的心
作为一个职业的电视人,王刚老师的感受很多,在摸索电视节目的过程中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哪些是观众始终愿意看的呢?
娱乐,看一个节目,看快乐的感觉。
情感,看一个故事,寻找情感方面的触动。
知识,看一些思想,了解一些知识。
当一个好的节目,这些元素都有的话,他会更愿意看你的节目。如果看一个节目,能满足观众这三点内容其中一点,成一项就可以成很好的节目。王刚老师告诉传媒学院的同学们,如果大家以后到台里可能会发现,在内容方面其他电视节目一定都会曾经有所涉及,关键是如何把这个内容用新的形式新的理念把它重新糅合在一起,呈现出一个新的状态和新的节目,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呈现的创意。而不是去做一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是我们不可能去做到。我们能做的,只是把现有的原料,用自己的烹饪方法,用新的形式新的概念去重新组合,节目就会呈现不一样的效果。
面对面——孟非
轻松风趣的交流
孟非老师似乎是受到全场关注和期待的压轴,压着黑压压的帽子,从舞台一侧低调出现。来的时候还对我们说他已经在微博上面看到了大家的焦急,在微博上一个劲的发“嗳这人怎么还没来”,一开始就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孟非老师来到现场的主题是“面对面”,也就是整场讲座都是与大家交流的,孟非老师说,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这是立刻就有人在下面喊,“摘帽子、摘帽子”。孟非老师二话不说就把那顶黑压压的帽子扯了下来,露出了标志性的光脑门,对我们说“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但是在我看来总有一种验明真身的感觉。”逗得全场合不拢嘴。
第一个站起来提问的是一个女生,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孟非老师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你”声音还略带颤抖。她告诉孟非老师,不管是平时交流还是考试,提及最喜欢的主持人,她都会坚持要写孟非老师。孟非老师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那些考试都及格了吗”。
一位11级采编班的孩子第二个站起来,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依然是“孟非老师我真的非常非常喜欢你”,引得全场哄堂大笑。她告诉孟非老师,平时在做PPT的时候都经常会将孟非老师的照片穿插两张,即使他们都在笑,但我依然坚持喜欢你。孟非老师开玩笑的问,“我很好奇,你们老师同意你这样做吗?”
这位女同学想知道孟非老师当初在印刷厂工作了一年多,为什么到最后能够走到主持岗位,这么大的职业跨度究竟是怎么样做到的。而孟非老师第一个反映,通俗点说,慢慢混呗。孟非老师提到了自己当时,从印刷厂出来没有地方去,那时候在电视台打临时工一天能挣50块钱,当时在社会上的标准是很高的。即使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活干,但是一个礼拜能保证有两三天挣个一两百块钱就已经可以了。他笑称台里的领导善于发现人才,他也就一点一点的走到了今天。
见都是女同学举手问问题,孟非老师费了好大劲寻找了一位举手的男生,默默地说了一句,“我发现咱们这个学校,怎么都是女同学啊?”
同学们都表示,感觉孟非老师在讲座的过程中,和在节目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和在电视上看见的状态差不多,现场感受到了孟非老师的人格魅力,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受益匪浅。
乐嘉与郭德纲
在问及孟非老师对于乐嘉和郭德纲这两位合作伙伴事情的时候,孟非老师稍微思索了一下,这样说道,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两个人合作的都很愉快。他们有不一样的职业背景,乐嘉是做教育培训的,他的表达方式会有他的职业特点。
孟非老师说乐嘉老师在讲话过程中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可能三个人讲他是一个小声的状态,三百个人讲是另外一个兴奋的状态,而对着三万个人讲话他会跟打了鸡血一样。
而郭德纲老师是表演出身的,他的表达有他的表演特点。当然很多人无论说什么,他会有一个反映过程,这个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孟非老师告诉我们,但郭德纲是不需要想的。你跟他说完他就回答你了,什么原因呢,因为你跟他说过的话他都听过一万遍以上。孟非老师说自己的伙伴郭德纲的反映属于他本身的机动反映,不是大脑反映。
这种机动反映,孟非老师曾在与交警的沟通中亲身体会过。无论你怎么和交警说,他都会听过一万遍以上。孟非老师告诉我们,他和交警所有的对话都像是在说相声一样,比如说,开车压线了被交通警察拦截,孟非老师表示歉意,“对不住对不住……”交警此时就会机动反映,“你对不住谁呀,对不住谁呀。”
这件事还没完,孟非老师告诉我们,他采访过交警的大队长,见四下无人对那位开罚单的交通警察说,“对不起那个、我、我认识你们大队长。”孟非老师说人家连一秒钟的反映都不用,“啊、对啊,我知道你认识我们大队长,我们大队长认识你么?”
这就是孟非老师所说的,他的职业听过了太多太多这样的话,所以他根本就不用想,你说了他就能回答你。郭德纲就是这样,这就是舞台经验,这就是表演。
问到炒作的嫌疑
有些问题孟非老师被问到很多,比如说像是“非诚勿扰”中的男女嘉宾炒作的嫌疑,比如说像是马诺这样的负面人物怎么看,比如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的感受等等。
红、有名这样的意义是什么?所谓的出名和成名都是和职业有关系的。孟非老师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是演员、歌手、主持人也许他的红是有意义的,但一个出租车司机,不会因为红了,原本上车8块钱一个人,现在上车18块一个。因为这种所谓的红,而改变所谓的人生轨迹和命运的人少之又少。
其实现在我们已经被媒介时代表现的草木皆兵,只要这个人表现的很欢乐、很具有表现力、很具有感染力,人们就会觉得他是不是在炒作、有没有问题、他为什么会哭呢、他为什么这么high呢、他为什么穿这么少的衣服呢、他为什么不穿衣服呢……孟非老师告诉我们,真有这样的,但是不是人人都这样的。红了、出名了只是他去找对象的一个副产品,如果这个节目收视率很低,这个节目依旧一模一样的呈现,孟非老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谁会认为谁在炒作呢。因为有了这么高的平台,一切都会被放大。
而对于像马诺这样的负面人物,即使她的价值观没有办法被大家认可和欣赏,但是一个女孩应该收到这么大的指责吗?孟非老师也表示她并不认可马诺这样的价值观,但是马诺一句话似乎没有这么大逆不道十恶不赦,没有到要绞杀她至于死地。公众最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应该用来监督政府,而不是一个弱小的群众被口水淹死。孟非老师对我们说,一个文明民主进步的和谐国家,应该是服从多数人,尊重少数人,宽容个别人。
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孟非老师告诉同学们,理性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只要你是一个精神健全的,到达这个年龄,并且能够对你的行为承担责任的,我们就对我们所有言行都要承担后果。对不同职业的人要求和约束是不一样的。孟非老师说自己特别赞同一点,社会公众人物,对他的要求就会很高,不是所有人说的话你都能说,别人能做的事情你都能做,他所要求的标准不一样。
同样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在这个国家对所有公民的法律约束都相同的同时,当一个人成为公众人物,这个公众人物的标签,是经过社会认可的,这个认可不需要发证书,告诉你是公众人物、社会名流,而只是靠着一种普遍的社会名流,这就好像孟非老师走进这个报告厅一样,同学们给予掌声、给予鲜花,这就是一种社会认同的方式。而既然这种认同方式达成之后,他就享有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享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而在他占有这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影响,享有更大的话语权的同时,他的表达、他的意见、他的态度就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他就要更大的程度上对自己说的话负更大的责任。
孟非老师说,这种约束也有法律的底线,不能因为谁是公众人物,法律赋予他的基本权利就会有所减少和丧失。当做了不良示范,公众人物所承担的,更多的是公众对他的唾弃和反感。但不会因此而承担法律责任,道德归属于道德,法律归属于法律,公众人物要承担更多的约束是来自于道德约束,而非法律约束。
现在孟非老师作为一个主持人,一个公众人物对主持人这个行业又是怎么看待的呢?孟非老师对我们说,他觉得主持人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行业,一个主持人必须要有的素质是什么?更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临场机变能力、更好的个人修养……但这些在表达节目的过程中往往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与其说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艺术,相比之下,真正成为一名电视工作人员会更像一个社会工作者,如果你不知道社会现状,你不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如果你的生活就单纯的像新闻联播讲的那样,那么没有人愿意去看。这时候你会发现,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机变能力,远远没有他源自于社会本身的个人魅力重要。
孟非老师告诉我们,能够忠实的表达节目内容和思想的主持人是合格的主持人,而能够赋予这个节目logo和灵魂的主持人才是优秀的主持人。(先锋通讯社记者/于越 责编、审核/薛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