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非诚勿扰》究竟独特在哪?孟非的主持人魅力从何而来?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2-04-19      

  同学、老师、厨师纷纷来围观  王刚和孟非与大学生交流创意
  浙江传媒学院的09英语班的欢欢同学中午12点从寝室出发,她满心期待着两个小时后的讲座。本打算先去图书馆休息下的她,顺道去报告厅瞄了一眼,没想这个下午两点才开始的讲座,行政楼报告厅中间近两百个位置已经被占满了。她赶紧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环顾整个报告厅,小DV早已支起来,4台摄像机不停闪烁着红光,摘掉镜头盖的单反们蓄势待发。这场讲座还吸引来了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和周边高校的同学们,连老师们也组队提前来抢座位,眼尖的同学还发现学校食堂的厨师连厨师帽都没摘就赶着来听讲座。
  因为大家都是这个被戏称为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粉丝,这场讲座的嘉宾正是《非诚勿扰》的制片人王刚和主持人孟非,他们作为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学院的“芯动力?创意月开幕式创意大讲堂”第一讲的嘉宾,受邀前来为浙传学子传授电视节目创新与保鲜之道。在讲座现场,王刚和孟非还被聘为浙江传媒学院的客座教授。
  一名女生将好不容易抢来的话筒握在胸口,“孟爷爷,我非常喜欢喜欢您,我的妈妈更加喜欢您!”“那你爸爸呢?”孟非幽默地回答立马将大家带到了《非诚勿扰》的节目现场。与以往的讲座不同,这次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同学们手中,王刚和孟非先后轮流接受了同学们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提问,期间多次被掌声和笑声打断,到最后连学校负责人都不忍心上台宣布讲座结束。
  身份错位的制片人与主持人
  王刚是浙江传媒学院的老校友,他的专业是播音主持。有趣的是,“我之前是在孟非当制片人的节目当主持人,现在孟非在我当制片人的节目中当主持人。”这种身份的互换恰好佐证了孟非的观点:专业并不能限制你的未来!“你回忆下现在活跃在镜头前,受到大家喜欢的主持人,有几个是科班出身的呢?”这时,一个男生提问道:“孟非老师您的外貌很普通,那您是怎么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主持人呢?”他身边的一个女生忙夺过话筒说:“在我看来,您非常非常帅!”“这说明你对男性的外貌要求不高”。孟非的回答逗乐了台下的观众。在王刚看来,孟非是一个十分“接地气”的人,他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能和各阶层的人聊得开,孟非认为这得益于自己十几年的记者经历,只会念稿子不接触社会的主持人是走不长远的,“主持人其实是一个门槛很低的行业,一个能够准确传达出栏目主创人员想法的是一个好的主持人,一个能够赋予栏目灵魂气质的才算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王刚聊创意
  王刚戴着嘻哈帽子,贫嘴的模样惹得台下女生们纷纷惊呼:长得好像文章!“我既然是你们的学长,我今天就当是交流会,你们有什么问题就问吧!”学广告的一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创意就是从零做起,那《非诚勿扰》是如何做的呢?”只见王刚突然默不做声,低头停顿了6秒后,抬头笑着说,“我想13个字就可以概括电视创新的关键。”首先是内容,只有找准现在老百姓普通关注的问题才能保证节目的吸引力;第二是形式新,《非诚勿扰》率先打破了以往的相亲节目绝对人数均等的平衡;再次是操作模式,这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力和活力所在;最后是推广方式,王刚坦言炒作也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更需要重视的是新媒体的力量。而节目的内容往往都是大同小异的,求新的关键在于改变操作方式和理念,王刚拿做菜打了个比方,就像“把已经有的原料,用新的烹饪方法做出来,自然讨人喜欢。”
  王刚接着总结电视节目吸引人的三样元素的是:娱乐、情感和深度,“《非诚勿扰》恰恰都具备了。”最受大家关注的问题就是“《非诚勿扰》究竟几分真几分假”。对于这个问题,王刚真诚地说:“我们是一档真人秀节目,并不是综艺节目,”他告诉台下的同学们“生活的多样性是你复制不来的。”之前的那些相亲类节目之所以会被淘汰掉,正是因为它们想方设法地找托儿和设计桥段,但观众其实很容易就发现自己被欺骗了。孟非认为是因为江苏卫视和《非诚勿扰》的平台和受关注度过高,舞台上每个人的欢笑、泪水甚至是穿着,都会被人怀疑是在炒作。
  孟非谈价值观
  主持了两年多《非诚勿扰》的孟非认为,《非诚勿扰》实际上呈现的不是相亲,呈现的其实是多种价值观。男女嘉宾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坏境和人生追求,他们在一档相亲的电视节目上相遇了,这个时候其实是不同的人生理念的交流和碰撞。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非诚勿扰》附带而来的负面的传播效果,“你猜我被问过多少次关于马诺这事?”孟非无奈地摇了摇头,“虽然我不赞同她的观点,可是马诺有表达她自己价值观的权利。”孟非引用了他很觉得很在理的一句话:“一个真正民主、自由、文明的国家,应该是服从多数人,尊重少数人,宽容个别人。”这句话当即成为微博和人人上被同学们提及次数最高的一句话。孟非认为,现在的舆论倾向必须要改变,公众应该把监督矛头指向应当指向的对象,而不是疯狂地人肉身边的人。
  “孟非老师,您只是高中毕业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像我大学毕业后还不知道能做些什么,”这名戴着眼镜的男生稍显局促地摸了摸头发,“那您觉得大学究竟重不重要,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孟非露出招牌式的斜嘴笑容,向同学们说起高晓松前阵子对他说的一句调侃“你就可以了,韩寒才高一!”谈到当今的教育选拔制度,孟非深感沮丧和失望,但他随后清了清嗓子说道:“当社会缺位的时候,还有自己,所以同学们更要珍惜读书的时光”。交流会现场的互动高潮来自孟非的一句话:“大学应该教给你们的是:理性和独立的人格!”孟非的个人经历让他尤其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虽然只是高中毕业,可是他在工作的同时依然坚持看报纸、阅读书籍,正是好学的精神和知识积淀才造就了现在这么一个沉稳和睿智的孟非。这一点让在场的许多同学们纷纷点头赞同,从印刷厂到电视台,从摄像到记者,从编导到主持,多重身份的经历让孟非沉淀,“从《南京零距离》到现在的《非诚勿扰》,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一直都没有变,这点很重要。”
  散场的时候,坐在走廊边的夏正同学惬意地伸了伸懒腰,“进大学三年多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完了一场讲座。”随后微博上又引发了一场讨论余波,“第一次发现学校报告厅能塞下这么多人,都是为了来看孟非和王刚。所以,不是我们不爱听讲座,只是不爱听没吸引力的讲座罢了。”(先锋通讯社记者 文璋)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