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由桐乡市人民政府、浙江传媒学院主办的凤鸣大讲堂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再次开讲。此次讲座邀请到的是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戴元光为大家带来“人口大国的文化想象与追求——从文化体制改革说起”的讲座。讲座由管理学院院长陈兵主持。
“对于文化,最近十年国家先后16个文件,部署讨论文化建设及改革,最近四年投入高达5000亿。”讲座一开始,戴元光就用两个数据说明了目前国家对文化改革的重视。戴元光结合自身文化产业园的考察经验,从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改革、文化的体制教育三方面展开了对“文化产业是什么,怎么去创造文化产业”的探讨。
曾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的问题并非体制问题而是文化的问题”,这一点却少有人去认真研究。戴元光认为,在历史长河中文化是精神长河,对城市而言是一种追求人文生活的过程。文化体制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价值,没有正确错误、先进落后之分。但是,文化能否被接受取决于是否创造了普世价值。
古希腊雅典时期,同一时代的中国出现了孔孟,然而,到今天二者的国际享誉度存在很大差别,戴元光认为,值得反思的原因是我们的先辈缺少一种创新能力,是文化的自我封闭和缺乏公共概念。而当今中国文化的缺陷则在于文化意识形态的过度包装,他强调,真正的原创文化是无法被排挤的。戴元光指出,文化体系改革与转型的过程中核心部分是媒体,媒体改革的法律依据、传媒属性以及自由传播问题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文化改革的内容及进程,他提出了“谁行动、谁管理、谁监督”的三个质疑。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他引用了一句名言“任何真理的发现都是都是在极度享有自由的环境中产生的”来说明氛围能够推动文化的进展。
结合文化体制教育所面临的“理论过于重视,缺乏实践与人才”的现状,戴元光提出四点改进意见:明确文化体制在中国隶属部门的依据;文化价值体系的改革;避免融资现象;不能唯技术论。戴元光指出,日前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过于滞后,研究者与决策者的距离太遥远,媒体传播的内容对社会的解读分离严重,现在的中国公民缺乏相对稳定的精神信仰与理想。
在讲座的最后,戴元光对同学们提出了很高的期许:“我希望你们能成为精神的贵族,灵魂的工程师,传播文化,净化心灵。”同学们备受鼓舞,报以热烈的掌声。
提问环节,一名桐乡的市民针对“桐乡的文化产业发展”向戴元光教授提问,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不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提问,得到了戴元光教授的耐心回答。“戴老师的讲座,对于我们这个专业今后的发展很有帮助,让我感悟挺多的。”一位同学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文/陈卿雯 图/肖敏)
[链接]讲座人介绍:
戴元光,男,1952年生,江苏盐城人,中国传播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导,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全国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我国多家政府、媒体,文化传播机构的决策与规划顾问。
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新闻系、他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是我国传播学著名学者,撰写了我国第一部传播学专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主要研究领域有: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社会学、文化传播等。
先后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四项,国家教委,省部项目14项,出版了《传播道德论》、《大学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中国传播思想史 现当代卷》、《传播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等专著1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