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到现场,抓细节——《钱江晚报》记者林晓莹关于“新闻与采访写作”的讲座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2-11-22      

  眼前的女生穿着羽绒夹克,留着齐刘海,清汤挂面的脸庞时而露出羞涩的笑容,俨然一个刚出社会不久的大学生。但事实是,她已经工作了七年,历任《青年时报》和《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就是今晚《新闻采访与写作》讲座的主讲人——林晓莹。
  11月22日晚六点半,我校先锋通讯社的第二次培训大会在第二教学楼B108举行,此次讲座围绕“记者如何更好地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话题,邀请了《钱江晚报》记者林晓莹为通讯社成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分析。
  “记者应该是每天都很兴奋的,就像有人推着你向前走。”林晓莹认为,作为一个记者,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她建议,每天至少要阅读两万多的文字,写两千多字的新闻。这都是为了写好新闻而做的前期工作,而当记者要进行现场采访之前,有几样“武器”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笔、采访本、录音笔、相机、记者证、名片等。而当一切准备就绪,就应当进行“实战”了。
  随后,林晓莹老师从对新闻议题进行初步评价、如何进行采访、写作及采访经验分享四个方面对本次讲座主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选定新闻议题是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第一步,不同的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尽可能收集有用和典型的素材”、”联系核心信息源并进行有效接触“都是切实可用的措施。
  “一定要去现场。”林老师强调,没有去到现场,是不会写出好新闻的。林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事件,有一个小孩只因他妈妈骂了他几句,就从二十八楼跳下。当时林老师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媒体,她看到孩子的妈妈瘫倒在地。这个时候,林老师停住了话头,转向我们,“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我当时不是直接采访,而是先和同事把她扶起来,对她表示关心,自觉融入现场的气氛,孩子的妈妈就慢慢向我道出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多时候,细节决定一切。
  写作是把采访到的素材进行整理编辑的过程,是“出成果”的环节。林晓莹老师表示,她的写作习惯是考虑好通篇开局,再落笔。素材在脑中整理过,待落笔时就一起呵成了。“成稿出来后,我至少会朗读三遍,找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林老师又出现了“招牌式”腼腆的笑容。
  在分享采访经验的环节,林晓莹老师从“新闻由头”切入。她表示,很多时候,旧新闻也可以当“新”闻来写。杭州师范大学养羊的事情已经被很多媒体报道过了,但是微博名人薛蛮子的一句话——“剑桥大学的草地和正在吃草的牛群,这种自然风景咱们哪个大学有?”正好被林老师注意到了,她把这段话可以作为新闻由头,引出了杭州师范大学养羊的事件。而且,林老师写的这条”旧“闻竟然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最后,通讯社成员也提出了关于”新闻与采访写作“方面的种种疑惑,林晓莹老师内心聆听,并一一解答。林老师亲切自然的解答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反响。(先锋通讯社杭州记者 王小娟 责任编辑/张晓拂)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