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移动让生活更美好——张汉良教授聘任仪式暨凤鸣大讲堂第十六讲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2-12-13      

  12月12日晚,张汉良教授聘任仪式暨凤鸣大讲堂第十六讲“手机文化漫谈”在桐乡校区行政楼报告厅举行。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张汉良教授畅谈了通讯发展历史及今后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移动近几年的文化建设从多角度漫谈手机文化。

  张汉良,男,出生于浙江绍兴,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嘉兴分公司党总书记、总经理,嘉兴市物联协会理事长,嘉兴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曾任浙江省教育委员会和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处长、处长,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综合经理。

  受聘客座教授 心系校企合作

  张先生一步入会场,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校园通讯社的各路摄影记者将镜头对准这位面容和善的老总。这次他来到传媒学院,不是做产品推介会而是以客座教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手机媒体化的发展。

  讲座开始前,浙江传媒学院党委书记奚建华向张汉良先生正式颁发聘任证书,佩戴上我校校徽。聘用仪式简短而隆重。张先生在发言中表示自己对教育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本人在毕业后曾从事了八年教育工作;这次与传媒学院的合作,不仅能进一步推广中国移动的企业形象更能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中国移动的服务覆盖我们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园虚拟网为高校学生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对同学提出资费是否能降低问题,张总表示通讯资费由国资委制定最低限价(KPR),但移动通讯争取让客户以相同的价钱享受到更多的服务。

   “人们的向往,我们的目标”

  张教授讲座一开始,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上讲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移动奋斗目标也是如此。于企业,要以员工为本,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于用户,做到客户至上,为客户提供最完善的服务;于自身,顾及各方利益,协调好股东,国资委,地方关系,实现共赢,创造可持续发展。

  说到中国移动,它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张汉良以嘉兴地区为例,中国移动用户400余万,其他通讯公司用户150余万。作为龙头企业,中国移动时刻不忘社会责任。从1992年开展语音业务到97年研发3G业务,它始终引导着通讯产业的前进。11月份刚开通的杭州地铁上率先安装了4G网络,其网速是3G的一百倍,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了方便。

  对于时下流行的二维码,同学们很感兴趣。张教授介绍了二维码的进一步发展方向。二维码将会进一步普及,应用于民生方面。比如在旅游景点旁增加二维码,游客通过刷二维码便可了解景点的历史特色,形成“智慧旅游”的概念;机场可通过二维码验证登机乘客身份,加快了登机效率。这些贴心的科技服务,诠释了中国移动的广告语“移动改变生活”。

  漫谈手机文化

  手机从两万多一台的奢侈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嘉兴市人均手机1.2台。智能手机不断普及,智能操作平台更加人性化,手机内容服务应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张教授笑称“人们恨不得手机上有打火机”。并且手机成为日益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地方党委政府通过手机报,短信彩信向民众及时发布准确信息;上班族通过手机掌上阅读功能打发坐地铁时的无聊时间;老人用手机听戏曲,小孩用手机听儿歌、及时联系父母。

  手机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影响了现代人的学习,生产,经营和娱乐方式。移动的多个业务创造了新的消费热点。张教授提到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彩铃业务,蔡依林的《花蝴蝶》曾在彩铃平台创被下载2600万次的记录,所获收入远高于发行唱片收入。

  同时,张教授也坦承地谈到移动所存在的问题,手机电视费用较高,很多业务局限于中青年,一些非法诈骗信息通过手机传播。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需要中国移动和客户共同解决,一起营造一个绿色手机文化环境。

   讲座结束后,张汉良教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针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学生要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的奴隶。手机深入生活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使用手机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促进手机文化的发展繁荣。(文/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陈思杰 责编/姜路军)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