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戏剧的面子,模子和骨子——余青峰戏剧观漫谈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3-05-18      

  5月17日下午,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教学楼118教室进行一场关于“戏剧的面子,模子和骨子”的讲座,主讲人为国家一级编剧余青峰,他用自身创作了二三十年戏剧的经验,与我们的同学们一起探讨戏剧的创作与发展。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文学院汉文班与戏剧影视文学班的同学们前往聆听其讲解。

  余青峰 中国当代青年剧作家,别号文笔山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担任上戏青年戏曲社首任社长,现为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专职编剧。 主要作品有越剧《被隔离的春天》、《藜斋残梦》(合作)、《赵氏孤儿》、《大道行吟》、《结发夫妻》、《烟雨青瓷》、《洪舁》(合作)、《青藤狂歌》,越剧音乐剧《女人街》,越歌剧《简爱》,锡剧《江南雨》,绍剧《秋瑾》,戏曲《兰陵王》、《李师师》,越剧电视电影《李清照》等。 其中《大道行吟》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09年),《女人街》荣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优秀剧目奖(2010年)。《烟雨青瓷》、《结发夫妻》均获得第二届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2010年)。

个人戏剧创作历程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出生在戏剧家庭”,因为他的父亲是县戏剧团团长,所以他从小就有很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戏剧。但是他直言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教师,后来想做一个水手,但事与愿违,最终在上海戏剧学院大专班就读。1995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到福州的一家剧院工作。虽然是剧院,但他的岗位却与戏剧无关,而是做行政。7年时间里,他所做的就是干干杂活儿”:写报告、弄宣传材料,以及给领导的发言稿。日子一天天地混着,每天,他要用80%的精力去应付这些,而只能用20%的精力在夜深人静时创作。这种与理想相背离的生活,让他的内心越来越痛苦,最终决定离开。2002年,带着6000元钱和自己7年间写的几个剧本,只身去了上海。但是来沪并没有使他的境况出现多大转机,颠沛流离的日子,居无定所,然而他还是一有时间立马进行创作。人生的转机就这样出现在2005年——这年,《赵氏孤儿》被搬上越剧舞台,在江浙沪连演20多场,不仅一举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也向他抛出了杭州引进文艺人才的橄榄枝。2006年,余青峰正式成为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的专业编剧。而后的几年间迅速成长为目前国内戏剧界较具影响力的青年剧作家之一。从此事业走上光明大道。

戏剧的面子——观众

  余青峰老师认为搞戏剧是件有面子的事情。他讲小时候跟随父亲去乡村里演出戏剧,村民们不管秋种,春耕,放下手里的活,都会去看戏剧,而且他们嘴里谈论的也都是戏剧。自己就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觉得有面子。当今时代则不同了,据他在上海戏剧学院老师处了解到,现在很少有学生毕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戏剧创作了。戏剧的无面子归结原因就是戏剧的无市场情况。戏剧的市场在农村,村民有办红白事的会用到戏剧,而发展状况好的城市却无人愿意为戏剧买单,即使走出国门,我们的戏剧也是只赚吆喝,不赚钱。戏剧当下情境不容乐观。

戏剧的模子——经典
  寻找戏剧无市场的原因,余老师认为是缺乏新生的力量,现在的戏剧暮气沉沉,太过模式化。诚然,经典的存在都有其价值,然而经典一旦模式化,观众就会腻,戏剧就会因此失去市场。更严重的是,戏剧的模式化背后会带给我们更可怕的东西——主旋律作品。一味的附和市场最终只能失去市场。在此余老师举了个例子,创作一个十分敬业的职员、共产党员,自己的母亲在家中病危自己还要兢兢业业的工作,这样的作品在舞台上放映,不仅观众不喜欢,编剧还会因此而陷入创作千篇一律的圈子里。

  在此余老师表示编剧要知道创作戏剧的章法,但是要放弃章法。他告诫在座同学们,编剧创作理论不能学的太深,“学我,不能像我”,创作上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知道自己将来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编剧。

戏剧的骨子——文化

  余老师提到戏剧的骨子明确表示,做戏剧一定要有文化的积淀,这样才能创作好戏剧。他提到学生们可以去剧组看看,但是不赞成大学期间就去做枪手,同时提出戏剧是年轻人的艺术,开放教学和有采风实践,两者同时具备有利于学生的戏剧创作。他建议学生们大学期间多看戏剧,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书籍,还建议同学们可以创作自己的作品,这部作品不需要考虑观众等其他问题,仅仅反映你的内心,为你自己写戏而已。处女作诞生后,要立志创作出一本禁书来,相信有禁也会有解禁的一天。

  余老师最后与学生互动环节表示,无论是我国古代的明清传奇、元杂剧,还是三十年代的戏剧作品,与当代作品相比,当代戏剧作品最大的尴尬在于缺少人文精神,并再次重申戏剧创作是很需要文化的。(先锋通讯社桐乡 记者/张瑞宇 责编/赵倩楠)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