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传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之窗 > 浙传讲坛 > 新闻详情
“理解的同情还是理解的建构”——社科部乔丽英老师做客博士讲坛
来源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发布时间:2013-05-21      
5月21日晚6点半,由乔丽英博士作为主讲人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的专题讲座在行政楼报告厅举行。讲座将原先的马克思笔下的中国形象拓展至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的研究,富有条理地将马克思的理性认知传递,从而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乔丽英博士作为浙江传媒学院社科部思想与传播研究所的一员,主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主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西方哲学智慧》两门课程。曾荣获浙江传媒学院“师德标兵”和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荣誉称号。目前就自己的专业领域已发表论文数篇。
乔博士把这次讲座归为自己积极思考后的产物。她基于深度耕犁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以及当代西方著名思想家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东方社会是如何进入马克思的视野以及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究竟是出于同情的理解还是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
首先,她分析了马克思对于东方社会的界定,列出了地理位置和经济政治两个角度,进而提出马克思关于中国的十篇文章不仅是表现了他对东方社会命运的同情更是出于构建自身理论体系的需要的观点。这其中,乔博士将东方社会的未来发展与经历西欧国家资本主义形态的必然性联系在一起,减淡了对国家命运的感性悲伤同时增强了理性的分析。
而后,她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将目光放在以中国为首的落后东方国家的原因,“一门大炮打开天朝的大门”,英国渗入中国的资本侵略活动正是契机。落后的中国制度层面造成的民族狭隘的利己性、漠然性以及奴性也被她敏锐地捕捉到,“密闭的中国像是刚开棺的木乃伊接触到新鲜的空气必然经历一个解体的过程”,乔博士的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所需的釜底抽薪式的解放。另外,对于俄国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实现向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过渡,乔博士直指爆发革命为跨越的条件。而这革命便是俄国国内革命以及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然而,历史的轨迹并非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早期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晚期存在着差异,乔博士也指出了马克思晚期理论的失误以及进入类似形而上的误区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的的东方社会理论以及蕴含于其中的方法论意蕴的深入分析,乔丽英博士运用严密的逻辑验证了马克思关注东方社会问题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的本意。讲座的最后,乔博士建议大家对于任何事件多些内在的知识性的理性分析,少些盲目跟风,充分将马克思哲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这种“多些思考少些谩骂”的哲学思维模式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在观众提问环节,对于同学关于自身不熟练的哲学领域的提问,乔博士委婉地拒绝回答,更是体现了一个哲学人应有的认真负责。

(文/先锋通讯社桐乡记者 滕一韬 责编/姜路军)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