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盛唐之诗,美之极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7-29      

唐诗三百之美,在于古韵悠长在于四季绵延,是春雨婆娑间的喃喃细语,夏夜蝉鸣时的细说凉意,时秋叶满地之间的萧瑟落寞,冬季寒冰上那株腊梅。胡适先生说过一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同样的,在探索唐诗之美的境界里。不存在边界一说。我们的审美愉悦总是随着对于美的探求而逐步显现的,跟随诗人生平所感毕生所问,伴着山水林木和鸟兽虫鱼,重重意境,种种意蕴,美在其中,自然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唐诗之美,时而放肆张扬时而含蓄温婉,它依托世界和江湖,寄情与政坛官场,都说文字是人最佳的情感寄托,《唐诗三百首新注》就把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了。

浪漫与现实在人的思维主导下,以文字为载体,接触,碰撞,绽放出代表着唐诗之美的真谛。古代诗歌对于美的具象表达,通常在于词句的遣词造语和韵脚的合拍,当然意象也很是重要。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国力强盛和文化积累的丰厚使得一众诗人洋洋洒洒展现风采,诗坛可谓是群星辉映,诗体极多,古诗和乐府诗,律诗和绝句,在诗人们的笔墨中各领风骚。从亭台楼榭中的奢靡之音走到壮阔山水的层层激荡,山涧清泉殷殷所淌到民生市井的小贩叫卖,在同一轮月下闺怨满心的思妇和关山疆场的将士也被永世镌刻在诗句中,无论是欢愉还是泪珠,哀思或是壮志,都被唐诗所囊括,所升华。

诗句内容的丰富性让我们窥得见那时唐代诗歌繁荣的面貌,也不由赞赏诗人们过人的才情。“主观之于诗人,不必多阅世;客观之于诗人,不可不多阅世。”我对王国维诗人这两句话很是赞同。在唐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作者所能达到真正绝美境界必然和主客观色彩分离不开。在我看来,无论是田园派的王维,孟浩然等人的秀丽宁静生气盎然,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等人的豪侠气质,还是诗仙诗圣的个人艺术特色,都来自对美的感受与表达,还主客观上的审视和拿捏。对于诗歌中美的主观审视大多来自诗人自己的封闭式性情,它的养分来自诗人天生对于美的观念的建成,它如同每个人不同的性格一样,是特有的,是别具一格的。而对于客观之于唐诗之美来说,它更强调一些谨慎和观望,阅历会磨炼也会打磨人对于美的审视,适当地做出一些随机应变的反应会更有利于诗歌的传播和留名。

在阅读《唐诗三百首新注》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诗歌和注解的关系,就像是景和情一样,两者相互协同形成,读者巧借注解来走进诗句世界,在诗句中更为透彻地体味注解的奥妙,品味和感悟着唐诗之美,我自知自身素质尚浅,勉强而行就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收获,中华诗歌文化的美好令人陶醉,我从中感受到了美,领悟到了美,进一寸就有了一寸的欢喜。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