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城南旧事》就随着《送别》缓缓推开帷幕,缓慢地,沉沉地。
民乐是为神圣而生的,神圣这个词总有点感伤的味道,回忆里的快乐和悲伤都随着时间慢慢发酵,遗憾也在慢慢堆积。《城南旧事》中出现最多的音乐就是《送别》,它一遍一遍地重复、变奏,昂着头的神圣没有变,传达的情绪却从懵懂到清晰。等英子真正明白离别的意义时,童年就要结束了。片头在问:每个人的童年不都是这样的余蔼而神圣的吗?童年是朦朦胧胧的,你处于其中时,还懵懂着,但当你清晰时,你已经走出了它。
从此,童年便浮着一层雾气,总也看不清,那些零零落落的旧时光。
从此,再回忆,总伴着猜测和凝想的抚摩,轻轻地,生怕抚乱了那再也回不去的岁月。
童年是什么,看到电影中段总会这样想。
童年是模糊,因为那时的我们对所有事情的定义都还不甚明晰,我们有好多好多的疑问,有好多好多的不懂,分不清天和海,分不清好人和坏人,我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吗?妈妈怎么生的我?为什么要离开?什么是死?在最开始,我们和英子一样,都不明白。
然而我们必须懂得。懂得为什么出红差的人从咋咋呼呼的土匪变成一脸凝重的学生,懂得宋妈痴痴地抱着弟弟唱着关于丫头子和小栓子的歌谣,懂得为什么一个人要做小偷……那些我们曾经模糊的事情,总要懂得。
电影里的镜头常常是缓慢的,慢慢定格到英子天真纯净的脸上,慢慢定格到宋妈辛酸的脸上,慢慢定格到小偷最后一个眨眼,最终定格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它带我们来到那个年代,听着家长里短的北京话,看着井窝子里的水流过四季,敲小鼓的、出红差的、牵骆驼的,吆喝声一段接着一段,还有叽叽喳喳的小油鸡、荡来荡去的秋千,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记忆里的人走来走去,热闹得让人想哭。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城南旧事》的故事是关于告别的,我们随着英子的眼睛,和疯女人秀贞告别,和有泪窝的妞儿告别,和蹲在草地里的人告别,和宋妈告别,和爸爸告别,最后,和童年告别。
长大就是告别,花儿落了,爸爸走了,英子也要长大了。
告别也算长大,死亡是告别,离开是告别,不能再见到你也算告别,走过这些,告别这些,英子就要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