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镜头很长很长,好像一个镜头的时间足够来讲述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这或许是因为导演有喜欢运用长镜头的拍摄习惯,喜欢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帧每一帧背后的故事。没有交流,没有娱乐,有的只是所有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事情充斥了你全部的生活。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只有等待,只有重复的长镜头。
在这六天之前,我相信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只是还有水,还有光,还有熟的土豆和健硕的马。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被时间决定的讲述》。它讲述的事现在农民的一天。在没有被城市化,科技化侵袭的农村,哪怕是21世纪,他们也过着和尧舜时期的农民一样的生活。由鸡鸣而起身,耕种,劳作,再背着锄头回来。很多时间就只是在门前静静的坐着,看天,看树,看天渐渐变黑,再回屋睡觉。他的每天也只有维持基本生活的事,也是只有日日的重复。这是被五千年的农耕时期所决定的。但是如果作为旁观者去看他的生活,你不会压抑,你不会感到绝望,因为你能看到他生活的希望。麦子还在长,鸭子也需要喂食。阳光还在,水也在。没有人会去抢夺他所生存的一切。
但在《都灵之马》里,他们所赖以生存的一切被一件件收走。就像当初上帝潇洒地给予一样,也同样潇洒地收走。上帝不会在乎突如其来的世界生灵会给宇宙带来什么,也不会在乎突然消失的世界会给生灵带来什么。我相信他们不交流,日日重复繁琐的生活状态不是上帝的安排,只是生活所迫。尽管如此,他们同样有感知生活的心,会帮助别人。所以在这最后六天里,你看到的是原本就难以维持生活的人对世界的反抗。他们想生存,想活下去,所以才会搬家。不是他们没有希望,是这从未停止的暴风,没办法再点一次的煤油灯扼杀了他所有的希望。
我无法想象回到明知无法生存的地方是什么感受。他们知道要迎来的是死亡,却还是像往常一样,起床,喂马,吃土豆。在这之后,你会发现所有之前的日常中的等待都变成了一种凌迟。这不再是消磨时光的行为,因为在这之后等待他的不是繁琐无聊的重复,而是死亡。
为什么这么压抑,因为你看到的是一个生命陨落前的画面。更重要的是你有看到他的努力,他的挣扎,他对生的渴望。一个可以好好存在的东西就这么被打破,被粉碎。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次,这美好的东西是我们,旁观这一切的却也是我们。
“你吃点吧,就当是为我。”
“我们必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