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高中历史教科书上谈到明朝内阁制度时,“张居正”这三个字出现在书的右半页下方。曾经那样一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权臣,谁曾想过,百年之后竟也只成为高中生课本上轻飘飘的三个字。难怪说爱看历史的人通常比较悲观,确实,读历史让人伤感,真的太伤感了。看到几百年前人们犯过一些错,如今的人们却在有模有样的“学习”,怎么能不难过?
中国人历来推崇”中庸之道“,从古至今,这都是一门精妙的处世学问,尤其是在中国这种社会背景下。但谁又能明确否认,明朝的灭亡与此没有一点关系呢?君君臣臣间充满了各种妥协,退让,似乎只有“和稀泥”才能完满地解决问题。中国目前仍然处于人情社会,并且以伦理为处事首要原则的传统沿袭至今。或许国人可以从古人身上吸取点教训。有时摆出直接的态度其实更利于解决问题,在糊里糊涂的情况下使自己保持清醒、不依不挠,虽然痛苦,却很值得。
读《万历十五年》,心酸之感盈满胸腔。有时我一介平民竟然也会心疼起皇帝大人以及各位大臣。万历是个很无奈的皇帝吧,少年时被笼罩在张先生以及李太后的威胁下,成年后总是被满朝言官骚扰。他所享受的权力是有限的,但身上却是满满的、重重的各种担子。后世有言,明朝其实不是亡于崇祯,而是早在万历就已经可窥一二了。或许,这样的言论对万历来说有些过于重了。从黄仁宇描写所看,万历的身心是经过重大转折的,而且很多当时事,并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够感同身受的。只不过正好万历十五年,达到了类似于天时地利人和这种种条件,才值得后世琢磨、探索。
黄仁宇先生力图从一个犀利、根本的方向,大致描绘出明朝灭亡的各种原因,力求为精英阶层指出社会各种问题的根源。其实是有助于帮助我们从一个更现代化、更整体的方向去看待问题。并且把各种看似不相关的事件,拿到一起,细细分析之后,其实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或许是黄仁宇先生希望世人注意到的一部分。
阅读历史,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分析历史,可以丰富自己的胸襟。世人常云“以史为鉴”,但这也不是一定成立的。在这,我要引用当年明月在《明朝》最后一部里所总结到的原话:“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我们之所以觉得阅读历史十分重要,不是读完就结束了。重要的是,在总结过古人们的失败后,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地去规避这些情况,这样的我们就是超越了历史,才真正达到了“以史为鉴”。
文章作者:刘晶 编辑者:毕雯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