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书评 > 新闻详情
写给灵魂的诗
——《瓦尔登湖》书评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7-09-09      

‍‍‍‍ 在如今这个喧嚣的世界中,《瓦尔登湖》是一本可以让你静下心的书。书中作者对生计居所和生活的目标等阐释了自己的见解。上了大学的我仿佛有些焦虑,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仿佛一瞬间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自己的目标在哪。梭罗在书中提到“生活的必需品”一词可以帮助我们能够清楚地意识到我们是谁,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如何去获得这些必需品。

时代的进步几乎没有影响到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人们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对人类的生活来说,从一开始就是非常重要的,或者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变得如此,乃至很少有人会去尝试摆脱它,就算有也是野蛮、贫穷或者哲学的缘故。对于许多动物而言生活中的必需品唯有一种,那就是食物。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样,然而却有人说自己穷的吃不起饭,其实大家此时追求的并非饱腹而是食欲的享受。人往往在追求外在的东西时迷失了自己,以前我还不是很明确这句话的含义,但梭罗在书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我们所拥有的寓所,衣物就是我们所拥有的外在热量,但如果住的太好或者穿得太厚,或者火烧的太旺,也就是说,外在的热量比我们内在的热量还要高,那我们岂不是在烘烤自己了吗?我们所追求的梦想并不应该是以外在的事物为出发点的,而是自己内心所想所爱的事物。前些天热播的《我的前半生》让我想起前几年前的热播剧《蜗居》,其实《蜗居》中的问题在现在来看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有些人终其一生在为一套房子工作,这些在梭罗的眼里来看无异于野蛮人的行径,假如一个人把生命的大部分都只用于谋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适品,那他为什么要比野蛮人住的好呢?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似乎总是要赶到哪里去,甚至连休假,游玩的时候也是急急忙忙地跑完地图上标上的所有风景点,到一处'咔嚓、咔嚓',再到一处'咔嚓、咔嚓',然后带回可以炫示于人的照片。我们很少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云,认一认草木,注视一个虫子的爬动。

读《瓦尔登湖》中梭罗的流水帐就像读一首诗。他计算了自己造那间小木屋的支出,总共是花了28块1毛2分5;他也计算了他在一段隐居期间的饮食费用及其它支出,得出了收支相抵后的差额。我觉得,读这些看来枯燥的数字就像读一首诗。梭罗的手不仅拿笔,也拿斧子,梭罗的眼睛不仅看书,也看绿树、青草、落日和闪动着波光的湖水。他的脑子自然也在思考,是在接近思维之根的地方思考,在那里大概也埋着感觉之根、情感之根。

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说梭罗是“大自然的挚爱者”也许还不够,他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他踏在地上的脚印常常是深的,那预示着一个负重者。他不把花从枝子上摘下来,但把汗洒进土里。

人们总是乐于谴责无所事事,而碌碌无为不更应该受到谴责?特别是当它侵害到心灵也许是为了接纳更崇高更神圣的东西而必须保有安宁和静谧。在梭罗于瓦尔登湖度过的第一个夏天,他没有读书,他种豆子,有时甚至连这也不做。他不愿把美好的时间牺牲在任何工作中,无论是脑的工作还是手的工作。他爱给他的生命留下更多的余地,他有时坐在阳光下的门前,坐在树木中间,从日出坐到正午,甚至黄昏,在宁静中凝思,他认为这样做不是从他的生命减去了时间,而是比通常的时间增添了许多、超出了许多。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只为生活的必需品而打拼着,人生何其短暂别让你的心牵挂那些短暂易变的东西!“如果你手上很宽裕,像枣树那样慷慨大方吧;如果你没有可以送出去的余财,那就效仿柏树,当一个自由的人吧。”

‍‍‍‍

文章作者:李欣婷 图片作者:来自网络 编辑者:毕雯雯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