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现在的很多当红小说不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则更像是一部普通的采访语录,让你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只不过这些人在我们看来,却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异类——精神病人。
这本书就是作者高铭在几年之间采访的精神病人语录,文章大部分是成段成段的对话,没有立场,没有是非。就像是在你的面前立起了一面镜子,对面就是一个你从没有见过的异世界,然后,作者指着另一端对你说:“看,这就是他们的世界。”
在这本书中,曾有一个精神病人说:“想要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看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是的,这个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而生活在世界的我们,建立了大致相同的思维方式,大致相同的世界观。在这时,就会有人开始思考,思考产生不同,不同产生孤独。于是这一份独属于一部分人的某一年龄段的孤独就让我们渴望交流。
作者高铭本人也是渴望交流的其中一员,直到他发现,那些已经真正颠覆正统思维的人们都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于是,他的工作就开始了。
所以在我看来,这本书创作的初始就是“孤独感”
“只有当你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的灵魂,和灵魂深处。”高铭在书中写到,他也就是在试图打破普世规则下那道思维的墙,才去接触那些离经叛道的精神病人,去接触那些毫无根据的思想,去弥补心中的孤独感。
这听起来很矫情,看起来很无脑。然而事实却是,这本书看的很过瘾,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那种渴望倾诉的孤独感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都会有的那种自命不凡却又郁郁不得志的“孤独感”。
这时候《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的横空出世,并且在网络上受到青少年的巨大关注几乎就是必然。
而且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非常优秀,《四维虫子》中十七岁的物理天才,《飞禽走兽》中女孩眼中的世界,一集《三只小猪》中相互怜悯的分裂人格。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段非常精彩,甚至感人的故事。并且在故事中一些出自精神病人口中的话,听起来也是极有哲理。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
想尽办法想知道结果,但是从来不想是否能承受这个结果。
并且在文章中穿插的,那些看不懂的物理名词,时空定律,看起来是如此高深,符合逻辑,对于现有理论的反驳也是毫不留情。(见于书中《四维虫子》《迷失的旅行者》)甚至让一些量子物理学家也不知所措。
天才总是孤独的,疯子也是孤独的:天才的话大多数人听不懂,疯子口中所说的也没几个人能理解。这时候如果正好加上精神病人对世界的控诉和传统思想的挑战,并且说的理直气壮,井井有条。我们似乎就觉得站在研究室里的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书呆子,而真正的天才却被世俗所扼杀了,送进了精神病院。
这么一说不禁让一大批正值中二的青年扼腕叹息,捶胸顿足,更加渴望去买一本《疯子天才》去同情一下和自己一样境遇的“天才”,然后再发出两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以填补自己的孤独感。
所以《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上市就饱受好评,这也进一步见证了他的优秀,故事很有趣,着实想我们展现了“世界的另一面”。但是,这些优点似乎都让很多人忽视了一个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质上是一部猎奇作品的事实。
它的文章中所展现的是一种另类的,天马行空的,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是一部只适合特定年龄,特定人群的作品。追求生命的意义,接触精神病人,或许是作者高铭本人的一种执念,他在完成只属于自己的“孤独修行”。并且在“修行”结束后,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编成了一本书。
正如我在文章开始所说的一样——它是一面镜子,镜子的另一边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它没有任何教育意义,只是一扇思维的窗口而已,如果你越过那一扇窗到了对面,那这本书就失去了他本身的意义。
没人能说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道说:是六间
佛说:是六道之一
上帝说: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
哲学说:是无穷的辩证迷雾
物理说: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
人文说:是存在
历史说:是时间的积累
很显然各有各的解释。
精神病人自然也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你可以去窥探他们的世界,这很有趣,但是对于这本书看完开心就好,何必当真。
文章作者:魏逸帆 编辑者:毕雯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