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这样,一直往前走啊走啊,年轻的时候,从来不会去想终点在哪里,结果会怎样?一趟一趟的行走,一趟一趟的折返,似乎永无尽期;猛不丁就到了终点,该下车了。”
——《绿皮车》茶炉工
与南翔的这本小说集《绿皮车》结缘,其实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吧。我的家乡在西北地区,上大学却选择了南方的江南小镇,绿皮车几乎毫无悬念的成为了我和家乡之间的纽带。每个假期,它都载着我和我的思念,长途跋涉到达那所西北偏北的小城。之后,又会将我带离那熟悉又温暖的地方。
因为这个简单又不简单的原因,我踏入了南翔构建的“绿皮车”一般平凡质朴,却带着些许沧桑感的世界。他用平实的语言和文字,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关于小人物的故事。看似简单,却又糅杂了自己内心的人文情怀。
就像他在为这本小说集作序时,引用唐代诗人张旭《桃花溪》当中的一句:“桃花尽日随水流,洞在清溪何处边?”
虽身处边缘,却充满温情
我们的周围总是有一群身处社会边缘的人,他们就像火车行驶过程中不断掠过的风景,艰难的追赶着时代的快车。他们被称作“弱势群体”,亦或是“边缘群体”,南翔的写作,关注的正是这样一群人。
《绿皮车》这本小说集一共收录了南湘创作的九个短篇故事,而我最喜欢的正是和本书同名的《绿皮车》。一个在绿皮车上兢兢业业工作了35年的茶炉工,正陪着他多年的老伙计——绿皮车M5511完成最后一趟旅程。而整个故事,也通过他的视角,在这列行将退场的绿皮车七号车厢里一一展开。
多年来,这列绿皮车载过了不计其数的乘客,但是现在,整列车上的乘客加起来,也不过寥寥数人。茶炉工守着的是七号车厢,时间久了,也就熟悉了这车厢里的乘客们。每天相携去城里卖菜的菜嫂和鱼贩子,是一对有情人;每天起早贪黑去城里上学的小孩子;还有一个身患残疾却有一副好嗓子的乞讨者。
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社会的普通人,每天为了生计、为了将来、甚至为了爱情,坐着绿皮车一趟一趟地折返。到了终点下了车,第二天又能再见。一趟绿皮车,一节车厢,让这些人变得像多年的老友,更像一家人,当然也包括茶炉工在内。大家互相交谈着各自的生活,也懂得各自生活的不容易。
尽管我是一个读者,但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觉得这些人和事有多么的遥不可及,甚至觉得我就是这节车厢当中的乘客,和茶炉工一起,亲眼见到了这些人,亲耳听到了这些事一样。
只是,曾经绿皮车陪伴着七号车厢中的每一个人在满足温饱的旅途上一趟一趟地折返,现在,它就要到终点站了,乘客也要下车了。或许,越是温情,才越是不舍;越是缓慢,才越是挂念吧。
用一出出闹剧,讲述黑暗的历史与现实
“怀着一颗杜甫式忧国忧民的心,却采用一种王维式温情细腻的写作手法。”这是我在读完整本书之后,对南翔做的一个大致评价。
他心里记挂着那些即将要被社会所抛弃的边缘人群,但他又不像普通写作者那样,直抒胸臆般地在自己的作品中呐喊出心中的想法,就像喊口号一样。南翔另辟蹊径,他笔下的故事和当中的人物都是充满温情和人文情怀的,但同时,又隐含着些许对于生活的无奈。
以《抄家》为例,这是一部反应文革时期状况的小说。知识分子方家驹要被抄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家不会遭受太大的破坏,他想出了让自己的学生来抄家的法子。一面是高呼口号的红卫兵学生,另一边是即将遭受迫害的卑微却虔诚的老师。本来是一场噩梦般的经历,但在南翔的笔下,他把这个场景写成了一出喜剧。
刚开始学生为主,老师唯唯诺诺的听从,但随着老旧的物件和方家驹脑海里尘封的记忆被一一翻出的时候,老师又成为了解惑者,而学生,则继续承当起了倾听者和接受者。一场原本噩梦一般的抄家,就在这样开始安稳祥和的环境中结束,而闹剧一般的抄家行动,也因为方家驹的消失画上了句号。
南翔亲身经历过文革,也收到过文革不小的影响。对于那一段地狱一般的历史,南湘是再清楚不过了。他没有逃避,只是他并没有直接讲述文革的残酷,而是从历史的背面缓慢的渗透。在一片嬉笑怒骂中,让读者了解了这段黑暗的历史。
切入点虽小,内容却暗藏乾坤
南翔善于从小人物和小事件入手,在书写的过程中,再逐渐扩大自己最终想要表达的意思和深刻内涵。就像蚂蚁的洞穴一样,表面看只有一个小小的洞口,实际上,在这个小小的洞穴下面,却是暗藏乾坤。
像《绿皮车》当中的菜婶、鱼贩子、茶炉工;《老桂家的鱼》里面的老桂、“老桂家的”、潘婶子;以及《哭泣的白鹳》里面的鹅头。他们都是日常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人物,南翔为我们呈现出来的也仅仅是他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部分场景,一切都在缓缓地讲述和呈现。只不过,当我随着他的引导逐渐往前,到终点了,该下车了,猛地一抬头,却发现自己已经置身在一片浩瀚的意向当中。
我们的城市化太晚,但进程却很快。“突飞猛进的建设难道非要以牺牲现实与记忆环境做代价?若是与底层生活的经济难题之侧,是否还有情感生活的一翼,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和书写?”
其实,《绿皮车》这本书随我而言是一本拿起来就很难再放下的书,但同时,也是一本让我读得很是纠结的读本。刚开始,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集,但不如说是一份另类的社会调研报告。”但是越往后读,我就越觉得“我身边好像也有这样的,但好像又有些许不同。”
在整个过程当中,我几乎是不自觉地被吸引,每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等到读完了之后却会感觉怅然若失。就像坐绿皮车,车身摇摇晃晃,车窗外的景色也在缓慢的向后跑,本以为距离终点还有很远,你还可以再休息一会的时候,却猛的发现,终点站已经近在咫尺了。
不管怎么样,在合上书页的那一瞬间,我可以肯定,我是笑着的,发自内心的,被书中的深情所感动。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那些被时代遗忘在角落里的人和事物,即便真的要逝去,能不能,就像南湘说的,让它再慢一点,哪怕是慢一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