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艺术是生活用艰辛苦难中浇灌出的一朵花儿。而最近这部佳作的隐没却令人唏嘘。
这部剧用极好的视觉听觉给了观众很大的震撼,这部电影的自然写实主义跟导演的美术专业背景有很大关联,每一个镜头都像是精心描基的画,充满着淡淡的米勒风情。例如对比处于旁人视角时的冷色调,被强制要求献血、 几次路过围满人的村道,两主人公独处时的暖黄色调极具治愈性。又如麦子的颜色、黄士的颜色、室内灯光的颜色都是导演精心的设计,这些金黄的谷物是生活回馈给两人的礼物,也是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如诗如画。有个小细节是,自与老四结为夫妻后,贵英的衣服逐渐从单调变得多彩,头巾也从褪色的紫色变成鲜亮的蓝色(老四嫂子的头巾颜色也是亮蓝色),导演用服装的变化来说明老四给了贵英温暖,让她生活越来越好。而老四的形象总是以蓝色为主,这是工人劳动的代表,建立了老四勤劳踏实的劳动人民形象。对比浅色系的暖色调。这些细节都给了观众极其深入的体验感和共情感。
除了如画的乡间摄影,影片的静态美还体现在细微的镜头。运动上。导演借用缓慢的长镜头和类纪录片创作手法,让观众身临其境,看到人物关系的变化,感受时间的流逝 。
开片两家人议事,男人都坐在略高的左边沙发位,前景是老四的哥哥,女人坐在右边略低的凳子上,两主角相亲处在画面的后侧方,既体现农村女性家庭地位不高,又反映主人公被歧视的处境。老四对贵英的情感是有转变的,从“看”贵英转向被贵英“看”,主动权交给了女性。贵英在任何地方或处于老四的上方,或镜头的前方,或占据画面大多数,包括结婚照女左男右,这些都暗示了老四对贵英的尊重。透过贵英的主观镜头,看到了老四应对外人亲戚的状态,心里的怜悯和疼惜都框在了贵英的视野窗口中。这些镜头都是两人相互扶持、彼此尊重的细节。
理解艺术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电影。理解了艺
术,你便会知道电影便是真善美的寄托,是身在世俗却不可忽视的人类心灵最深处探寻的慰藉,是人作为高等动物对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的勇敢热烈的追求。
说回电影《隐入尘烟》的“隐入尘烟”,个人定义为一个带着悲剧色彩的故事,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观看这部片子后投票,而原本的一部佳作却只因为妨碍了少数哈姆雷特的观感被强行驱逐流放主流之外。好的,如果你们说这片子太小众,我不想拿那些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单薄引用来强行反驳。悲剧比喜剧隽永,更容易成为经典。维纳斯断掉双臂因而成了经典的女神,而这部片子却只能隐入尘烟。本篇不是很多人的维纳斯,但我这个端水大师想要为这款这么快被维纳斯队伍边缘化的佳作吆喝上两句。在那些觉得这片子刻意丑化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看客面前,我想问句难道您不喜欢咖啡的苦就可以说咖啡百无一用和难以下咽吗?这是一个道理。欣慰看到的是这样说真心话说实话的评价标题:
“《隐入尘烟》:让我泪流满面的是苦难,令我感动的却是他们在苦难中,对生活的热爱”等等。
大家接受余华老师的《活着》的苦,却排挤隐入尘烟这颗粘着玻璃渣的冰糖块。我不否认现在我们进步了过好了提升换代了,可我们依旧应该是普通而有血有肉的一群有温度的人。引引用网友一段话:这世上总有人比你过得更苦,无论怎样,总得找一个理由活下去,那就是有牵挂,如果说人生意义是未知的,那么你牵挂的人一定是你继续努力生活的理由。人,总是要有点盼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