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一张船票,你会跟我走吗?”
这无解的命题,让我们看到了电影的苦涩。一曲已终,花样年华就此落幕,生活继续,毫不留情。曾经的美好,令人念念不忘。
苏丽珍,影片中永远的陈太太,那个别人口中的妻子形象。她永远穿着典雅的旗袍,恰到好处的首饰点缀,婀娜的步态,优雅的举止……美的不可方物,但却也仅是外在。这是她要的体面,纵使生活已是一地鸡毛。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妻子,如果一切不曾发生,她便会这样一直生活下去。她只需要关心房租,水电,穿衣搭配,工作文件即可。
可是生活没有给她机会这样,作为女人,她聪明无疑,她其实很快就发现丈夫出轨了,在与周先生第一次吃饭前。可她能做什么呢,她只是在希望没有这件事多好,她不愿意承认,她手足无措,她去看望周太太时,眼神中的躲闪,疑惑和迷茫告诉我们——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她要活的体面,有尊严,她就甚至要为丈夫遮掩。在与周先生心照不宣的吃了饭过后,散步归家时,周先生暧昧表达他们亦可一试,可苏丽珍在风情万种微笑一试过后,还是逃开了。她做不到,她被她的思想从头到脚裹挟着,她先生会发现的,她的道德不允许,她的面子不允许,有私情这个罪名会要了她的命。她是多么的害怕被人指点。
可她没有心吗?不动情吗?不。周先生淋雨生病,她情不自禁煮了芝麻糊,可面子让她在相遇谈及却说无意;与周先生就武侠小说兴趣相投,本是讨论一场欢喜,却唯恐被发现,茶饭不思;周先生搬走写稿,她拒绝同去却还是打电话找去,二人共同探讨,是难得的欢乐时光。
但被孙太太讽刺后,她便又说不再与周先生见面,她又成了理智克制的套中人。最后一次避雨偶遇,周先生晦涩表白,可苏丽珍不愿离开,所以,这结局,是她亲手写的。
“那个时代已过去,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与苏丽珍不同,周先生在发现妻子出轨陈先生后便不再那么烦闷了,他找到苏丽珍,想试试看他们是怎么开始的,他陷入了爱情,可他知道她不会离开丈夫,便选择远走他乡。正如明哥所说,他是个将秘密埋在心底的人,他忧郁时,便点燃一支烟,火星和烟圈是他的思考……多年后还未释怀的他终将秘密说给了树洞,还拿草掩了起来,这在小和尚眼中必然是好笑的,也令观看者不禁莞尔,可花样年华的故事,不就是应该用年轻的做法珍藏吗?
导演赋给影片的画面始终黯淡却颜色饱和,像极了这不能确定的关系和情愫。狭小的弄堂,拥挤的走道,人和人之间微不足道的距离使秘密仿佛随时会被窥探。而饱和的色彩却暗示了主人公心中复杂多样的情感,女主的旗袍色彩从朴素到娟秀,讨论武侠小说时是最明亮的粉红色。
片中设置的的弄堂口这一场景,是二人经常碰面的地方,无对话,仅有配乐的慢镜头放大了男女主寂寞的影子,放长了他们碰面眼神交汇的时间。偶有细雨,不大亮的灯光映着雨丝,照出了些许暧昧的情愫。这样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同是天涯沦落人,外力将他们聚到一起,互相慰藉,互相取暖。可渐渐的便不仅如此,他们互生情愫。他们可以说是发乎情,止乎礼,但主要是是不愿逃离,尤其是女主,伦理纲常,她的习惯,邻居们的闲言碎语都是她逃离的阻力,她已然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便是依靠惯性在生活,她没有逃离的勇气,没有办法与原来的一切割裂,爱——那一点儿外力,不足以使她脱离既有的轨道。
所以电影告诉我们,有时候,生活的惯性,比我们想象的大的多。
他们没有在一起,甚至打电话也没有说出口,回老房子也没有碰到,男主甚至想撞破时间的玻璃回到过去的岁月,女主独自在房间中哭泣……这样的结局无疑是遗憾的,可花样年华令人念念不忘,不也是因为不曾拥有吗?否则谁说不会成为一地鸡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