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坚毅的受害者,一个敢于斗争却力量薄弱的抗争者,一车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的乘客——《车四十四》
短片讲述了一名女司机在经受凌辱后将车开进山沟,报复冷眼旁观自己遭遇的乘客和结束自己生命的故事。
短片中四十四路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了劫匪,当劫匪仅拿着一把小刀威胁车上乘客交出钱财的时候,数十人之中无一人站出来反抗。唯一不顺从的一名中年男子也在被敲打之后交出了钱财。或许这时的劫匪只触及到了乘客经济利益,用钱财换生命,也不是为一笔划算的买卖。可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发人深省,劫匪看上了女司机并将她拖下车进行殴打和凌辱,车上除一名男青年外无一人发声。
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可能是描述短片中乘客的最好形象。“他背后的人竭力伸长脖子。”当女司机在车外被凌辱时,车内的乘客便是这样一副模样。站起身来,紧贴着窗户,眼巴巴的看着窗外的一切。其实,乘客门们内心也并非无动于衷。当男青年向众人质问:“怎么都坐着呀?”一名男乘客犹豫着站了起来,却被身边的妻子制止。或许这一刻,他的内心闪现了好几种抉择:自保、救人、家庭……种种的羁绊,最终他选择了沉默。
就跟短片一样,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选择沉默。那么,为什么人会选择沉默呢?
举一个饱受争议的问题——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扶,出于社会道义,却又得承担被讹的风险;不扶,出于不惹事的心理。我们在褒扬那些“敢于去扶”的优秀事迹的同时,那些因为“扶”而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毁掉一生的事迹也令人唏嘘。因此,许多人在见到不义之举时,并不是真正的想要沉默,只是没有勇气冒险,没有勇气打破沉默。
短片中勇于站出来的男青年也面临过该不该冒险的问题。在下车去救司机的一瞬间,他停下了脚步,做了一个犹豫的神情,随后看向了车内人群。或许他正渴望着有另一个人能站出来,成为他的同伴。遗憾的是,他是那一部分少数人。
其实,车上的乘客并非是恶人。他们或许是医生,或许是教师。就好像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给予过无数孩童知识的教诲。他的孩子是救援队队长,救死扶伤,为无数人带来过生命与希望。马丁·路德·金曾说:“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的确,短片中最令人感触的片段,不是劫匪作恶时的作态,而是女司机经受凌辱时众人的不作为,是众人面对司机的眼神时的躲避。
沉默的个人或许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沉默的大多数却是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百年前的鲁迅先生曾经深刻披露中国人冷漠软弱自私的劣根性。希望百年后的我们,能打破沉默,不做沉默的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