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信仰得救
——观电影《血战钢锯岭》有感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7-11-28      

战争。对你我来说,是一件忽近忽远的事。近,是因为这个和平时代依然暗潮汹涌、风波未平。远,是因为这个科技时代,战争手段已经比从前先进太多太多,面对面作战的可能变得越来越小。

从前,几乎是一个全民参战的时代。

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原本置身战火以外的美国被迫加入了战场,太平洋战争就此点燃了引火线。本片就是以太平洋战争中的冲绳战役为背景。

男主角戴斯蒙德·道斯出生在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里。但他的童年却常常被暴力的阴影所覆盖。父亲因为战争后遗症而变得暴躁,动辄便诉诸武力。这样的家庭环境带给了道斯暴力和悲悯并存的性格。在他童年时期,险些失手杀了自己的兄长。在惊惧中,他看见墙上的圣经十诫。“夺走另一个人的生命,在上帝眼里是最重的罪。”

这句话深深地烙进了道斯的心里。

成年后的道斯偶然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道斯头一次意识到自己这双手除了可能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也可以将他们从危险中拯救回来。从此道斯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兴趣。

战争爆发后,几乎所有的青年男子都远离家乡,带着一腔热血报名参军。国难当头,道斯也下定决心跟随军队上前线。但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道斯拒绝使用枪支,他要做一个军医,只救人,不杀人。

这在当时看来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就如同你走上战场,你对敌人说,我们坐下来谈谈吧。当时日军在钢锯岭上可以说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利,人和。不仅是美国,全世界的人民都在以血肉之躯筑防线,用自己的生命去阻挡每一次进攻。

自然,没有人会去试着理解道斯,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疯子,是懦夫。他们故意排挤他,想方设法要让他滚出军队。他们给了道斯两个选择:要么离开;要么拿枪。但道斯还在坚持着。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要去救更多的人,为了自己的信仰。

“你以为战争容得下你,容得下你的想法。”队长这样告诉道斯。就连他最亲近的人都来劝说他暂时妥协。然而,他也只是说,“不能接受自己的信仰,我要如何活下去。”

我们常说环境可以改变人,道斯所珍视的价值观,所笃信的教义,在这些人眼里,在敌人的眼里,在这场战争中算得了什么呢。仿佛他能做的就只是把自己的信仰踩在脚下,用另一种更为血腥残忍的方式去救人。

不同于《敦刻尔克》中用压抑的天空、无尽的大海和全片暗沉的色调来含蓄表达战争的残酷和绝望。《血战钢锯岭》采用了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表现战争,逼真还原的战争场面,在你耳边轰隆作响的枪炮声。镜头下的每一张面孔都有着最真实的恐惧。士兵在枪林弹雨间穿梭,随处可见的断肢残体。黑色的土壤混杂着火药和血液。上一秒还在和你说话的战友立马在你眼前被炸飞,你不知道下一秒你的身后会不会出现持枪的敌人。只有拥有中奖般的运气,你才可能在这里活下来。仅仅是活下来。

钢锯岭易守难攻,英勇的士兵前仆后继,但还是死伤惨重。道斯最终还是走上了战场,不佩戴任何武器。美军在敌方强烈的攻势下不得不选择撤退。但道斯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人,他要尽到自己的责任,他有自己的信念,只要这个人还在呼吸,只要这个人的眼珠还可以转动。在道斯眼中,他们都依然有着完整健康的生命。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的进入战场,即使他手无寸铁,即使只剩他一个人。他义无反顾。

他救下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在他的双手被剌出了伤口,在他体力不支倒在地上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遍地重复“one more”。是在告诉自己,也是在请求他所笃信的上帝。

其实道斯也有过犹豫,他在悬崖边手足无措的时候,他问:“你想让我怎么做,我不明白。我听不到你的声音。”这大概是道斯第一次对自己的信仰提出质疑,他意识到自己苦苦坚持的信仰在毫无人性可言的战场上什么都不是。它没有长枪短炮的慑人威力,没有办法抵挡住子弹,没有办法拯救那些濒死的人。它只是一句话,只会轻飘飘地落在地上。

但就在此刻,道斯听到了伤员的呼喊。他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道斯最终救下了75名伤员,甚至更多。

道斯的前半生,信仰将他从童年和家庭的阴影里宽恕。而后半生,道斯的信仰救下了更多的人。

在影片的最后,所有的士兵列队等待道斯的祈祷结束。他们等待的不仅仅是作为医疗兵的道斯,他们需要的是道斯带来的信念。有了这份信念,他们才不会被炮火吞噬,他们会一直往前。因为凝聚的信念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文章作者:莫子馨 图片作者:图源网络 编辑者:毕雯雯、徐婉卿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