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影评 > 新闻详情
记忆与情感——浅谈电影《记忆大师》中体现的现实问题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7-05-08      

“你看那个纯洁的乐观的人/就在那里坐着/什么也没有做/明明不怎么喜欢黄昏时的秋千/但是那过去的残存的记忆/现在还会复苏/怎么办呢/总是纠结人生是好还是不好这样无聊的事情/就算迟了一秒感情都会失去新鲜度/如果早一秒就没法看到完美的曙光女神/啊所以这个列车上/有可以下车的人/也有不能下车的人/虽然表达不好/但是却想着要去好好表达出来的话/那么我想/可能不是此刻/车门已关你就无法下车了/现在你还在车上/去爬那有点脏的楼梯……”

——石川智晶《スワンの夢が意味するものは》

继2014年的《催眠大师》刷新了国产悬疑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之后,导演陈正道带来另一位“大师”——《记忆大师》,上映两日票房已破亿,成绩不俗,可以说是再度刷新了观众对于国内悬疑剧情片的好感度。

《记忆大师》依然延续了陈正道的华丽影像风格,并同《催眠大师》一样着力营造着恐怖气氛,以一波三折的情节把握着观众的心跳,在一次次惊险与刺激中触发真相,又最终以温馨式结局落下帷幕。《催眠大师》开头“女人敲窗”的场景被一部分网友批评“过度渲染”“低劣恐怖片既视感”,而结尾则“解释太多,絮絮叨叨”“像回忆录”,前后有种不太搭调的感觉……可见多数观众还是乐于接受设计巧妙、简洁有力的解密过程;在这一点上,《记忆大师》的叙事能力相对来说有所提高,而由于涉及恶性杀人案件,影片继承下来的“惊悚风”也不会像《催眠大师》那样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

《记忆大师》某种程度来讲在探寻心理问题和现实社会问题的层面上比《催眠大师》更进一步——

童年是一段阴影

知乎上有人提问过:“童年阴影真的会伴随人一生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童年阴影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童年阴影’是比较通俗的说法,临床上描述这种情况的专业名词是‘童年逆境体验’(Childhood AdverseExperiences,简称ACEs)”,“童年逆境体验”包括遭受或目睹家暴,遭受性侵害,情感忽视,家庭贫困等等约十个领域的经历。

影片中的警官沈汉强在童年时经常目睹母亲被父亲家暴,连脸上都伤痕累累,而即使受到如此对待,母亲也依然对父亲不离不弃。

有许多的女人,母亲在遭受家暴时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社会的舆论导向,“助长”了女性本身所存在的“弱势”,强行赋予并加深了“软弱”的特性,令她们认为“传出去是丢人的”“为了孩子,为了完整的家庭,应当承受”,然而事实上,沈汉强这样的家庭怎么可能是“完整的”?一个完整的家庭,不只是表面上维持人数而已,更重要的应当在于内部和谐与温馨的环境。

默默忍受丈夫家暴的女人,仿佛悉数患有斯德哥尔摩症一般,习惯了被虐,而一旦习惯了被虐,就是数年。杀人案中的受害者李慧兰在被多次家暴后曾试过离家出走,凶手想要和她私奔,都未果,最终却因激怒了有童年阴影的凶手造成了悲剧。

“要是他死了就好了”,当幼小的孩子怀着痛恨的心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母亲感到了气愤和不解,叫他以后不许这么说了,转身就走。或许小孩子杀人有些夸张了,但也并非是零概率,事实上存在着不止一两起令人发指的“儿童犯案”。家庭暴力的残忍给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的内心变得扭曲,这种扭曲如果不加以及时引导,将会非常可怕,而仅仅因为觉得年纪小就可以忽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缺乏沟通,也就更容易出现问题——于是,孩子将安眠药给了母亲,认为永远的沉睡可以结束她的一切痛苦,死亡是一种解脱;长大后的孩子喜欢上了一个同样被家暴的女人,加入了一些“恋母情结”,劝她离开,劝她跟自己走,被拒绝后,他采取了残忍的砸死的方式,因为对方毕竟不是自己的母亲,可能仅仅只是母亲的影子而已,砸死的力量之大,能暂时发泄他多年来压抑着的痛苦。就是这样,一段童年阴影,就能制造达成了一个“杀人循环”。

童年的阴影,是可怕的记忆,可怕的记忆,会带来扭曲的情感诉求。

婚姻是一座坟墓

真正的“女权”,并不是一种无理要求,也并不是等同于“男权”的独裁式强权,而是一种“平权”。至今为止,尤其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权,大多只是“说说而已”。

说女权是所有女人们的梦想,这是不确切的,准确来说,只是“平权者”的梦想。因为直男癌,不仅仅存在于男性身上。

《围城》里有句名言来说明婚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而更有人称:“婚姻是感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前者讽刺婚姻,后者像是推崇婚姻。

现在无论在哪个国家,似乎都是这种怪象:女权主义者往往是未婚者,甚至是女同性恋者居多。也就是说,许多女权主义者往往不相信爱情,不渴求爱情,或者说,是男性给予的爱情,这是一个客观的,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行为——婚姻对她们来说,就是坟墓。

电影《记忆大师》里很好地为观众展现了现今社会背景下一对恩爱夫妇的正常矛盾。张代晨原本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游记小说家,但为了维持婚姻,添个孩子,做好所谓妻子本分,逐渐放弃了继续写作的梦想,将大好机会给了其他人;不论是来自婆婆的压力,还是来自丈夫的无声渴望,怀孕过程的不顺利,都使她的内心一步步地走向崩溃,她曾经的梦想已经难以实现,在压力之下亦难以承受,丈夫的爱处于无奈和弱势的边缘,使得感情有时候在现实面前就是不堪一击——婚姻只能破裂。

实际上,如果张代晨离婚成功,她的物质生活应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个人修养还在,从前的名气还在,重拾笔头,起码养活自己不是问题,但不是每个女人都像她这样美貌又有才华,在结婚多年后依然有着完全可自立的能力。

张代晨和江丰这样的双知识分子可做到和平分手,而充斥暴力的家庭便没有这么简单了。李慧兰、沈汉强母亲不报警也不离婚,大概就像那些被渣男欺负了的傻女孩子一模一样的愚蠢思维——“他还爱我,他只是打了我”“除了打我,他真的对我很好”,就这么甘愿守着没有感情的婚姻的坟墓,痛苦地活下去。表面上,她们是受害者,其实又何尝不是加害者,她们害了自己的孩子,被迫接受着摇摇欲坠的恐惧,处于不和谐的家庭中,身心健康无法得到保证。

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一座坟墓,埋葬了梦想,屈服于现实,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记忆是一份情感

在电影中,江丰和妻子相恋的记忆与沈汉强的童年阴影、杀人的记忆错换到了对方的脑子里,因此分别出现了不同于自身的“人格表现”:

脾气一向温和江丰开始变得失控暴躁,为了逃出拘留所保护妻子,不惜吞下刀片,随意对人施暴,手段残忍,难以捉摸,又变得异常聪明,戏弄警察,会露出杀人犯一样的眼神,令妻子在一瞬间时觉得他是“怪物”。

沈汉强作为真正的凶手,为自保必须杀死所有知道真相的人,既是一个警察又是一个心理扭曲的惯犯的设定本该使他坚决果断地开枪射杀张代晨,但由于拥有了与其相恋的记忆,却迟迟无法下手。

这两人的反常表现说明,记忆连接着情感,情感足以影响行为方式。

沈汉强在挣扎过后认定自己会开枪,不过就在那一刻被他的警察徒弟及时拦下……那么,如果徒弟没能及时赶到逮捕沈汉强,他最终会射出那发致命的子弹吗?

答案或许是不一定。

因为江丰失去了与妻子相恋的记忆,但共同患难的经历可以重新激发出情感,依然深爱她,这说明记忆不一定能决定感情。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点不得忽略,那就是杀人的记忆依然存在于他的脑海之中,恢复了爱与理智的江丰会不会有再被这份记忆所影响的那一天呢?杀人犯一般的眼神还会出现吗?有些细思极恐。

记忆是一份情感,可控,可缺,但是失去与否,却一定会有所不同,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相反。

《记忆大师》对于犯罪心理有着一定的探究,并传达了现代社会中爱情、婚姻、家庭的真实讯息,引人深思,虽然有一些bug造成了违和感,但仍不失为一部可看之作。

文章作者:张馨荷 图片作者:来源于网络 编辑者:毕雯雯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