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当红影星,没有夺目的场景,没有绚烂的色彩,这样一部影片何以打动人?它偏偏以主角非凡的演技配合离奇的故事本身击中了我的内心。百科的定义告诉我,这是一部悬疑喜剧片,而我却认为,这是一部当代病态心理病态人生的社会悲剧片。并且我想,我应该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嘿,你们好,我是疯子!
何谓“疯子”
“疯子”,不是神经病,在本片中也不指向单纯意义上的精神病,而是一种当代社会个体极容易患上的“社会病”。首先我们聚焦影片中唯一一个真实存在的“疯子”——安希。从废弃的工厂窗口送进的一份药一份饭暗示着房间里只有一个人,当其他人都在七嘴八舌争执不休坐立不安时,只有安希一言不发旁若无人。封闭空间里凭空出现的司机、律师、教师等等都是她的臆想。毫无疑问,安希是疯子。
但安希脑海里浮现的其余六人投射在社会生活中何尝不是疯子。在他们的定义里,“疯子”有三重条件:不能正常的与人交流、不能接受社会秩序、不能参与社会生活。他们定要反其道而行之,以此证明给监控摄像头背后的医生看,自己是正常人。所以出现了一系列伪装的和谐、不真实的恭敬、骗人的欢快。一群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疯子”所为。
她、他们都是含义范围内的疯子,无一例外。
为何会“疯”
安希疯了,她活在自我的天真想象中,以为身边的人都不会离去不该走远,甚至觉得那些人都是自我的一部分。当她沉浸于身边人不再认识自己,开始疏离自己的痛苦中,她便是疯了。桌子上的那把枪赋予安希重归正常人的能力,但安希不愿也不能对着自己脑海里亲密的伙伴们开枪。她依旧无法接受人世间本孤独的属性,所以,安希的“疯”是长久的。
而其余六个人的“疯”也不无道理。虽然他们存在于安希臆想的生活图景里,但现实世界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有自我发“疯”的触动装置。譬如出租车司机杨猛,生活停滞不前原地打转,长久的堵车点燃他的神经;譬如律师马睿,官司场上本就输赢无常,或许是接二连三的败诉挫伤了自我信心吧。他们疯,因为他们脆弱,不堪一击,在社会压力下本该愈加坚实的内心反而更易破碎的体质显露无疑。无法打破自我生活的一成不变,不能接受社会生活的起伏跌宕,唯有疯,聊以慰藉。
最致命的是每个人的利己主义,影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密不透风的工厂中困窘,处境一致的时候,大家相互陪伴相互照料,齐心协力寻找出去的路径。一旦遇到关系个人利益的节点,必定产生争执、甚至大打出手。伪和谐的氛围瞬间现出原形。其实这也是安希内心的波涛汹涌,她挣扎,她与社会,与社会中的人较量,事实是,她输了。精神病院的大门打开,那些人从自己的身体里、心里活脱脱跑出去,只留下自己孤独的躯壳。安希心中始终装着他人,却被认定为疯子,难道只有自私自利的人才是社会的正常人吗?利己主义痕迹深深刻在每个人心里,最终所有的人都陷入争抢厮杀之中,必定要走向疯的终点。
何以解“疯”
首先是废弃工厂里的所有人都把伤口暴露出来,不再掩饰,这时他们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疯”。整部影片的封闭空间设定令“疯”更为集中的爆发出来,也在为结尾处的自我回归做铺垫。正如医生所说,当附属人格从身体内跳脱出来,自己变为主体人格之时,安希就会摆脱疯子的紧箍咒,她安希必须从假象的群体关怀里走出来,清醒的意识到自我的世界只有自己是真实的存在。换言之,在当今社会,没有谁能陪伴终生,更没有谁可以为你倾其所有,帮助你解脱困境,所有的人都在顾及自己如何遁逃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光鲜。谁也不是谁的救世主,唯有自己能救自己。
不可否认,我是疯子的定义并不能完全摘去,唯一能做的就是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过分信任,重新陷入自我的孤独之中。此时,疯子融入进疯子的世界里,便显得不再疯了。
残酷,冷漠,孤独,自私……这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疯子就应该待在疯子该在的地方,所以,我在这里。你好,我是疯子,那么你,也一定是吧。
[写在后面的话]: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就是它所传达的多重内涵,以及对于“疯”的多重解读和思考,是一种具有不可言说性的深意。但是这部电影改编自话剧《你好,疯子》,所以话剧氛围过于浓厚,削弱了电影的视听体验,对话极多,话剧腔很重,内心独白也有些牵强突兀,我想这或许是这部影片的不足所在。
文章作者:冀予勤 图片作者:来源于网络 编辑者:毕雯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