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乌梅子酱》的爆红与争议——我们需要“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28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是创作型歌手李荣浩近期专辑里的一首单曲《乌梅子酱》的歌词,凭借着简单易懂的歌词和的旋律,以爆火的姿态出圈。简短顺口的唱段成为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热门榜的常客,网友传播和二次创作的热情势不可挡,却也将《乌梅子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在被著名乐评人丁太升评论为“中国乡土风和短视频火爆元素的结合体”“俗不可耐、投机之作、刻意迎合下沉市场喜好的音乐、适合小镇青年群体的审美观后”,“乌梅子酱 口水歌”词条频频冲上了微博热搜的第一,让网友炸了锅,吵得不可开交。网友们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歌曲本身是否好听的评判之中,战火从作品质量一路蔓延到了审美观念之中,引发了大量争议。

《乌梅子酱》凭借其甜腻具象的恋爱场景在情人节当天的氛围营造起到了推动作用,更多的是因为其甜蜜的内核在特殊的时间点上击中了网友的集体情绪,为快节奏时代向往爱情的年轻人送去了精神上的慰藉。另一方面,“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与“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如出一辙,具有激发“耳虫效应”的特征。所谓“耳虫效应”,指的是歌曲中的某段旋律会不受控制地在脑海中重复。《乌梅子酱》的歌词简单又上头、旋律明快又洗脑,学唱门槛极低,自然会受到一部分群体的喜爱。

这次之所以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议,主要有两点原因:其一,大众对专业歌手的要求更高,而李荣浩曾九次入围金曲奖,并成为首位获得金曲最佳新人奖的内地歌手,他的词曲向来包含深度又深受大众喜爱。当他开始写这种旋律简单、歌词大白话的口水歌时,难免有向下兼顾市场、只为市场流量而作歌的嫌疑;其二,短视频已经席卷了各大网络平台,随之而火的各种洗脑神曲也层出不穷,大部分网友对这类旋律单一、简单洗脑、歌词空洞的“短视频神曲”已经抱有一定的厌烦心态,一位正经的音乐人都创作了一首如此“乏味”的洗脑歌,确实会让人表示难以接受并对产生质疑。

那么,我们究竟是需要“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汉大赋到魏晋抒情小赋的转变,再到六朝骈文的兴盛,以及韩愈的“古文运动”,都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当我们把目光放到现代,“艺术”应不应该普适于群众,也是争论不休的问题。支持普适的人群认为,艺术存在的意义便是要群众能够接受,群众能够接受的艺术才是好艺术,那些标榜“创新”的艺术家不是在孤芳自赏、自艾自怜就是在哗众取宠、博取流量;而反对普适的人群认为,如果一种艺术所有群众都能接受、认知,那么艺术就失去了它去探索精神层面上的光明与黑暗的意义,变为以讨好群众为首要目标。

其实,“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不是两个简单的对立面,他们的传播平台不尽相同,两者的受众也不相同。伊尼斯曾经提出:“一种新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随着媒介的发展与变迁,不同的媒介使用潮流将影响着当下文明的走向与性质。在流媒体广泛传播的现在,受众人数大幅度增加,年级阶层也扩大了不少。

受众的增加同时也使得艺术定位更为精确,魔性洗脑的旋律能轻松被任何一个观看过视频的人记住,又能批量生产重复的短视频完成传播与消费,自然就有了许多所谓的“抖音神曲”。抖音从商业角度上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但它的平台风格却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市场倾斜的风气。在信息爆炸、人人皆可“产出”的浪潮下,作品来不及经受时间的打磨,但为了实现价值变现的最大化,只能被批量地生产去追逐迎合当下的流行元素、网络爆梗。也正因“抖音神曲”的存在,许多观众对于歌曲本身的想象或被抹杀,或被花哨的画面取而代之。在如此过度的消费与传播下,听众与歌曲之间保持的审美距离被打破。在网络的裹挟下,好的作品难以得到关注,有热度的作品却缺乏内涵,所谓的“抖音神曲”,是音乐依附于市场筛选机制的必然结果。短视频文化不断重塑着受众的审美观,也影响着主流的创作逻辑,音乐艺术逐渐工业化,其市场属性与消费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当市场成为了筛选“好歌”的唯一标准,简单、直白、能够直击人的内心情绪的歌曲必然会脱颖而出、成为占据市场的热曲。在网络热曲的审美规训下,却鲜有作品能做到质量与热度的平衡。“俗不可耐”的“抖音神曲”,实质上是市场规则向流量倾斜、音乐依附于市场筛选机制的必然结果”。

但从广大受众的角度来看,个人的经历和认识不同,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应该对其贴上对抗性的标签,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实用性让人们获得舒适的感受,而审美性抚慰了贫瘠的精神,但无论是更具实用价值、 能满足相当受众需求的“口水歌”,还是更具审美价值的经典音乐,都应该有其发展与欣赏空间。审美观念不是界定阶级三六九等的工具,音乐的区分也不应该只是雅俗之争,而是要走向共赏、共存的未来。或许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想未来,中和了实用与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既能让受众欢愉,又能净化流量时代下的浮躁与浅薄。在当下的中国社会,我们既要“下里巴人”去调节我们单调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又要“阳春白雪”去给予我们精神层面上的指引。无论是《乌梅子酱》,还是贝多芬、肖邦,我们需要去寻找对我们成长有利的一部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