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夸”与“喷”背后的情感诉求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05      

不知不觉,“夸夸群”和“喷喷群”悄然间风靡于年轻人之中,而近日,清华北大关于“夸夸群”和“喷喷群”哪个更好的神仙辩论赛更是将这一对新潮事物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网络上的焦点。

当代年轻人究竟有多别扭呢?他们渴望社交,却又常常“自闭”,不得门路,最终自甘堕落;他们网络语言花样百出,生活语言愈发匮乏,赞美和批评都不知该用什么最恰当的方式表达;他们明明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取得成就,但却被懒惰绊住脚步,因一丁点挫折而自暴自弃……

玩笑打闹过后,我们不难发现,“夸夸群”和“喷喷群”的兴起并非偶然,其背后的情感原动力是有迹可循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显然,两种“网红”群正是通过一种看似轻松且更易接受的形式,满足了现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向前,自我喘息的空间越来越少。这样的情况下,焦虑和不安全感会随时随地滋生。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正处在一个迷茫期,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需求都会在这一阶段格外膨胀,涨势猛烈。

“夸夸群”与“喷喷群”正诞生于这种年轻人特有的别扭情感里。在“喷喷群”里,有无数人配合和响应你的一举一动,你弄丢了一支笔,瞬间好几个人从细枝末节分析你的粗心大意;你绊了一跤,没人安慰,大家都绞尽脑汁挑你走路时犯的错误;哪怕你做了件好事,得了个奖,也有许多人迎难而上,全方位多层次地“批评”你……而你并不觉得这些让你不好受,因为你进这个群的根本原因是你享受这种一呼百应的别致社交,你也知道他们的批评多半并不是出于恶意,所以你甚至乐得配合别人的演出,时而成为焦点,时而成为喷焦点的群众的一员。不如这样说,“喷喷群”所包含的恶搞成分更大,毕竟“批评”不是什么好事,而当它成为人们多追求的东西时,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内心空虚——在群体中寻找别样的快感和动力的表现。那么“夸夸群”的本质就更昭然若揭了,它不但满足了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在这种形式里更是达到了顶峰。无论那些无孔不入的夸奖是否真心实意,你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何为“众星捧月”。今天这种深藏的情感诉求以“喷喷群”和“夸夸群”展现,明天甚至可能演变成“发朋友圈互爆料”群,现代人为了满足自己不愿意承认的心理需求会想出多少种奇特的方式,你永远无法想象。

每个人本质都是优秀演员和语言大师。这些与生俱来的群体天赋,在网络上的这两种群里被发挥到了极致。不必面对面,没有表情会暴露尴尬,冰冷的电子蓝光,是不一样的“人情温暖”。然而,你知道,我也知道,网络潮流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夸夸群”和“喷喷群”消失的那一刻,我们会恐惧这种怅然若失吗?

事实上,每个参与这场狂欢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那汹涌澎湃的情感诉求。它不是孩子气,不是无理取闹,它是合情合理也无可避免的。

现代人对于社交群体在自己日常生活里的看重程度几乎达到了一种病态扭曲的地步,从微信等社交软件几乎人人拥有的那一刻起,这种情况的形成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怪不得电子科技,电子科技在最初便捷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但在今天,无论是否善于交际或热爱交际,微信列表成堆的“群”和对话框都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拥挤而匆忙,打开手机的那一瞬间,常常会被红色标识撞击得脑子一片空白。为什么我每天这么忙,要跟这么多人交流,却还是感到寂寞空虚,没有社交?

事实很简单,真正的情感建立不可能如此单一,人们简化了交流手段,却在渐渐流失掉真正的社交能力。在“夸夸群”和“喷喷群”产生之前和消失之后,我们也许会找到别的形式去发泄和渴求情感,但更多的是,我们要学会自己开解,正视自己的内心。

走出虚拟的世界,亲口说出真诚的赞美或建议——人和人真正接触的时候,温暖会更快更多地传递,远比网络上那些繁杂迂回的形式要直接和真实,而那些随之而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也保留得更久更深刻。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