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一键关闭复读按钮
来源单位:全媒体实验创新中心(研创中心)       发布时间:2019-04-21      

复读机本是能够播放磁带、存储声音并能够重复播放音频文件的一种机器,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人们已经很少使用它。而最近“复读机”这个词因一个名为《信任的进化》的游戏又大火了一把。游戏中的角色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不同性格的人,有老实共同获益的老实人,有以欺诈夺取他人利益的骗子……在经数种情况下无数轮推算后,角色“复读机”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由此,有了 “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样的梗,而这个梗也被“复读机”们不停地复读而传遍了社交网络,形成了当下“人人皆复读”的场面。

微博、贴吧、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1”“保持个队形,走一波”这样的回复,一个博主博文下的评论反反复复也就几句话,甚至QQ平台上已经“贴心”地为用户提供了重复使用上一个人的表情或文字的功能,“复读”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时刻都存在,也为小群体的社交创造了一个平衡状态。这样看起来,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社交状态的一个真实的写照,就像现在,人们对“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这句话表示认同,并将它作为一个有趣的观点再次传播给别人,不也是在“复读”吗?

在信息蚕房中成长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同一种在网络中浏览信息的模式,并总会在追求新奇,找寻乐趣的喧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力强的人往往会创造出各种各样新奇有趣的梗,而大部分普通的人则会为一个话题的兴起推波助澜。当一个新“梗”出现时,后者被为它带来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吸引并且转发“复读”,以获得轻松的愉快。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复读机是一种从众心理的外化,当个人受到外界人群的影响时,个人会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这不仅是对思考的逃避,还是个体寻求群体认可,寻找归属感,创建属于自己群体的属性标签等追求自我认同的表现。大多数人的观点意味着经过认证的“安全观点,当大部分人的观点指向一处,少数不一致的观点就很容易遭到集体式的攻击,但是如果同样表达出与多数人相同的观点,至少可以避免“说错话”,将社交保持在一个不尴尬的微妙的平衡上。

学了一个新词就开始像复读机一样反复提及,一句在网络上流行的话一定要说个几遍。口红推货王李佳琦的一句“OMG!买它!”成为了许多美妆博主的口头禅,有了一个“标杆”之后,人们好像很难再去想一些新的表达,只是想等热度退去,再有一个人创造另一个新的热点。人们的个性逐渐被融化为共性,一遍遍的重复使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别的词来。

当因为”复读”导致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逐渐变的单一片面,人们的思想也逐渐片面化。知乎上有一个关于“为什么人们总是陷入网络暴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高赞回答说,“因为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片面了,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关于别的,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这对于网络社交的体验是毁灭性的。在复读初期,人们还在被新奇和有趣的内容所打动,接受并乐于传播新梗,可被一遍遍复制到各个平台后,再富有创造力的内容也会被不断的重复磨去乐趣,变成空洞无物的糟粕。从另一方面来看,对大V和权威的复读,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他说的对吗?真的合理吗?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吗?习惯性的“复读”最终会让人们陷入听之任之的境地。

害怕与他人不一样,又不想跟别人一模一样,这是人们的共性。警惕自己不要做个复读机的同时,更要警惕思维方式在不断迎合中变得扁平而单一。人们真正要避免的,不是软件用算法算出的“猜你喜欢”,而是自己的惰性。

人类应当怀有对真相的探求。人生无再来,三观各不同,人与人本就具有或多或少的隔阂,所谓的专家大V,并非神明,口中吐出的并非真理;公知明星,亦非人圣,切不可以偏执之心讲所谓明理,应自省自察保持自我,方可跳脱出迷雾,使得我们的乐趣可以长久留存而不是在一阵繁华后丧其骨髓、失其魂魄。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