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于十月二十七日开展校运会。学校秉承着为学生负责的理念,开设了诸如袋鼠跳,穿越呼啦圈,夹球跑等等众多创新性项目。参赛的同学自是收获了喜悦,健康与荣誉,然而大多数同学坐在观众席上,麻木的把玩手机。
为何创新型运动会,仍然无法调动大学生们的运动积极性?
学生对于创新型运动会的陌生程度,不亚于对这个时代对人才体质健康要求的不适。如果就本次运动会来看,校园锻炼的窘境是趣味项目无观众趣味。其实,只看今年运动会的项目安排,显而易见,学校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致,可谓煞费苦心,不但借鉴了综艺内容,而且搭乘泛娱乐化时代的快车,试图以一个年轻的面貌重获新生。奈何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并未强烈得如同磁铁一般,以个人奋斗为主的大学生较难投入大型集体活动。除此之外,综艺主打明星投身滑稽的娱乐项目,通过反差感吸引粉丝的注意力,实则为粉丝经济的变式。而校园运动通常是以竞技为主,娱乐为辅。当娱乐性较强的创新性运动项目出台时,我们感动于学校的用心,却也无法避免感到不适。
同为大学生的班级负责人也难以合理管理同学。即使已经有了一到四年共处的时间,但是对于内向的同学们而言,不同寝室、不同社团的同学,尽管同班,也依旧摆脱不了陌生人的标签。同学间互动性的缺失,让趣味校运会的传播链条无情的断裂。另一方面,本次活动并未组织各人的活动,不似以往高中生涯,写稿小组,后勤小组,运动员负责人等划分,而是尊重自由个性化选择。在赋予个体权利的背后,却导致校运会的各班级没有组织规划,未参赛的同学参与感较低,从而产生了校运会时指尖运动的大军驻扎在观赛席——沉迷游戏的同学比比皆是。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普遍对体育运动不上心。经历数十年如一日的寒窗苦读,自小被提倡的就是专注于学习,室内活动都受限制,更何况室外运动。甚至曾经就读的学校,也有不少占体育课挪用的情况出现。因而,我们有关运动的体验普遍偏少。在提倡文明的时代,汗水似乎成了一种贬义词。我们对运动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晕染,变得模糊不清。急于抛却土地,投奔繁荣的都市,让我们不再向田野的深处跑去,不再向河边的野鸭跑去,不再爬上大大小小的丘陵,只为一睹落日的身姿。身体对运动的反馈是汗水,但是先进的我们嫌弃汗水,所以瘦弱的身子,在灾祸面前,甚至提不起一担救命的水。
幸而,在病魔大幅侵扰祖国年轻的花朵前,在病夫又要重生的前夕,国家决心一改这一局面。大学生的体质改变该从何处着手?调动大学生运动积极性的妙计何处可寻?
针对这一困惑,我们只得溯源试图揪到使大学生不再爱运动的辫子。首先,大学生的运动动力普遍不足。运动带来健康,人尽皆知。但是高额的体力透支与缓慢的见效速度,令部分大学生对运动望而止步。但是长期才见效的运动周期是科学探究的结果,无法通过人为缩短。这时只有投其所好,才能吸引大学生们加入运动。脱单这一新名词,在人心封闭的宅文化时代,是大学生们高度关注的。因而,学校可以通过审批通过体育类社团组织的活动,例如按照男女比例组成活动小组,进行需要考勤的长期体育锻炼项目。有些学校替学生规划了每学期固定的跑步公里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男女约跑的长期合作活动。借助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用运动与之结合,或许能助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其次,上大学前就热爱运动的学生,只会因为宽松自由的大学环境而为自己感兴趣投入更多精力。所以对运动缺乏兴趣也是一大原因。解决这一疑难的途径,需要“三步走”,一是从小学起开设针对某一运动项目的特色课程,从小培养运动热情,这样步入大学才不会因为对运动兴致缺缺而体弱奄奄。二是针对芊芊学子求成绩不重“力气”的社会普遍共识,通过高考革新来实现。倘若体育成绩是每位学子对心仪大学的敲门砖,那么即使他们仍就不运动,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压力,也会迫使他们进行体育锻炼。虽然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但是在运动中发现乐趣的可能性显然更大。三是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培训。有人说,我们有体育必修课,为什么还要专门的体育培训呢?问题在于,体育必修课的课时少,显然无法达到国家希翼的大学生应该有的运动量,也无法调动起大学生的运动激情。甚至更极端的是,学生选课时没有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只好胡乱选择一门课程,迷迷糊糊,不甘不愿的参与学习。而专业的体育培训,分为宣讲与规划。宣讲是请校队或院队的学长学姐介绍自己热爱的项目,并且分享自己的运动心得,以榜样的力量带动雏鹰的成长。规划是请负责体育专业课的老师,通过同学们参与不同运动时的表现,向同学们推荐可能比较适合他们的运动,只有得到了正反馈,我们说出的坚持才更有力。
其次,无力的体育运动监管也是导致病苗子遍地的因素之一。一方面,监管难有一部分来自监管不合理。大部分学校对在校大学生需要达到的运动量是定量的。然而学校对全体同学的体育运动规划的单一性,忽视了不同身体素质的同学间,对同一种运动量有着天差地别的感受,具有差异性。那么,为了使运动规划更加合理,学校可以列出身体素质的考量表,针对不同类型体质的同学,出台合适的方案,不仅能获得学生广泛的认可,也方便学校监管,因为这样等同于把全体同学分成多份,可以派老师专门负责,相当于体育运动的小班教学,落实与实施都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监管难来自于学生作息统一难。因为大学课程的专业性强,个性强,同学们活动时间不一致,致使大型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即使开展也难以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因而学校在每个月空出专门的时间进行统一的体质锻炼是有必要的。可以定一个下午要求全员负重跑,亦或是全民瑜伽,也可以是真人cs,不要求内容有新意,重在全员参与,体味运动快感。
总而言之,体育算入绩点,考勤点名,参与活动等等,不仅仅需要学校与学生组织配合,同样也需要同学们对学校良苦用心的体谅与支持。
我们不忘初心的第一步,应该是回归到运动中去,回归到养育我们的自然中去,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刻不容缓。无论是创新型的校运会,还是各项解决措施,目标直指大学生运动积极性。因为我们知道,青少年强健的体魄是强国的基础,只有我们健康而又自信的走出大学校园,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健康而自信的屹立在世界之林。
文章作者:吴栩 图片作者:赵咏琦 编辑者:毕雯雯、徐婉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