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宁波镇海的大型化工项目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当地民众强烈的反应以及当地政府的回应态度在全社会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翻开过去时间轴,2007年的厦门、去年的大连都出现过相同的案例。这一次镇海将国内PX项目的争论推向了风口浪尖。在对民众公民意识的加强、民众环保意识的提升感到欣慰之外,更加客观理性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次镇海民众与政府的对峙过程中,当地民众显现出了在中国少有的高素质的游行,无论是自发清理场地的学生,还是自愿提供物品的商贩,都为当地民众的抗议游行和意见表达加上了一块重重的砝码。反观当地政府在事发前后的表现,此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只是单纯的对于PX项目的异见表达。
最近几年,因环境保护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纵观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有一定数量的化工项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当然除去其效益高、用途广的优势外,无法否认的是如今越来越令人发指的化工污染。经过此次镇海事件,回顾国外的应对方法,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我们应有所启示。
理性对待化工项目
化工项目存在的合理性非常明确,并且地方政府的目的也由此而生,在多次的抗议PX项目事件之后,反映出的问题是民众的行为多是主观恐惧心理造成的,但是缺乏对化工项目的理性认识。事实上,如果我们将其放到科学的放大镜下,许多化工项目的危害可以降到很低,或者仅仅存在于生产制造过程的某一个环节,如果加强科研攻关和监督力度,许多化工项目是可以很好的做到趋利避害造福社会的。
但是这个问题当然不能简单归咎于民众,政府和企业的运作透明度以及与民众的交流沟通才是问题主体。不可忽视的是市场经济的盲目自发性不可避免,对此,民众的理性声音生成的舆论环境具有政府所不能够做到的监督效果。
政府运作透明化
在此次镇海事件里折射了国内相似问题的共同特点---政府运作透明度极低。无论是在项目申报、项目审批还是项目招标等等,在各个环节都缺乏公开透明。越是舆论压力大的项目越是需要信息的公开透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第一性不容忽视。但在很多类似事件上,政府的做法令民众愤怒不解,信心不透明、听证少、民意难以及时反映都深深存在,从而大大加深了民众的愤怒情绪,甚至对于政府的不满已经压过了事件本身。由于化工项目的巨大经济效益,再加上政府部分官员在民众心中的形象,难免令民众对运作过程的合法性心存疑虑。
在政府与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政府应将政府职能放诸于每一个环节。
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项目主体的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创造经济财富,更深远的目标是着眼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维护民众基本权益纳入到优先考虑的行列中去。
具体到生产环节,应尽一切可能地将风险系数降至最低,在生产废料的处理上严格按照国际相关公约和国内法律的规定进行,企业信息公开透明。如果仅仅考虑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是用牺牲企业寿命作为代价的。如果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意识,从长远战略上看,对于社会和自身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相互促进的。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新媒体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力度和广度大大加强,政治合理性已经不能作为向民众解释社会现实的单一答复,民众对于民主权力的要求逐步上升,如果政府不作出积极的改变,在一次次恶性事件的矛盾积累下,社会发展迟早会进入下一个规律周期。
(先锋通讯社杭州记者 陈昌/责任编辑 张晓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