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体质一直令人担忧,但近期的两起新闻却使全国一片哗然。11月18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杰参加广州马拉松比赛时猝死。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的男生小缪在1000米中体测中发生悲剧。
这些事故集中发生,看似异常,但实际上绝不是偶然,也绝不是单纯的体育新闻。这反映了时下大学生运动量的严重缺乏,在入学成绩蒸蒸日上的同时,体质却在逐年走着下坡路。
而实际上,大学生体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问题。早在2010年,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相较2005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这份研究反映的结果耐人寻味——同样作为学生,中小学生的体质有所好转,可大学生却每况日下。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将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总分,的确是一个有效的办法,但我们更应该进行反思。没有了高考指挥棒,为何个人综合素质没有因此更上一个台阶,反而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结果。
进一步分析,我们通过相关的数据调查,可以折射出大学生活的一隅:
男女生坐位体前屈、男生掷实心球和女生50米成绩均为近5年来最低值;
我省高校新生超重学生为3.7%,肥胖学生为5.8%,较低体重学生为45.4%;
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高居不下,19-22岁的大学生为84%……
以上三组数据集中反映了大学生活中三大典型行为:课后运动量严重偏少,以瘦为美导致饮食不规律以及沉迷如手机,传统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风气。
通过同学们的言论,我们更可以感受到有着这些行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运动的态度。A同学认为运动会增长肌肉,导致她的减肥计划失败。而B同学则表示,自己会通过跳舞等方式运动,但是“很偶尔,只是在我非常闲没事可做的时候。”这也说明同学们并非是乐于运动,而是作为减肥的途径之一,一旦发现效果不佳或是过于疲劳,她们就宁愿通过节食等方式瘦身。有些人则是将运动视为打发时间的工具,但是随着电子产品一代代的更替,网络世界的繁花似锦,又有多少人会继续坚持以运动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并且,随着微信、微博等即时聊天工具的盛行,又有多少人会像当年一样,通过结识“球友”的方式来广交好友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早已不是新闻的现象?
上海东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方率先做出了表态,表示考虑取消大学生的长跑任务,以学生的安全为重。这种措施的采取一时间在网路上引起了热议,在一方表示支持的同时,更多人似乎并不赞同。
的确如此,这时提出取消长跑犹如因噎废食。更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体质下降的果,正是由于极度缺乏运动量的因引起的。而我们如今却用这种结果来进行否定,是否有点本末倒置呢?长跑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以考试为目的而在考场上死撑,平日里却不肯花费时间去慢慢积累耐力。
运动本身就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不仅是为了增强体质,也是一种享受生命与力度的方式。而当今社会的浮躁心态,只注重结果的思维方式也渐渐地侵蚀到了各个领域,连体育也不能幸免。然而只要静下心来反思,我们就会意识到真正应该改变的是什么。
自问之下,答案自生。
先锋通讯社杭州评论部 刘宁瑶/责编 孔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