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媒学院,每周都会有人来学校开办讲座。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听讲座,制定了听讲座加学分这样的制度,凡听讲座一次、结束后凭学生卡加0.2学分。于是乎每到有讲座的时候都会看到一些同学手里攥着一打学生卡在打瞌睡,等待着讲座结束。显然很多学生听讲座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学分也。
目睹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想起超市的买一赠一促销活动。‘讲座’就好似是一件卖不出去的商品,而‘学分’则是供不应求的生活必需品。商场把他们二者放在一块卖便可以增加销路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但问题是学校不是商家,学生不应该仅把学分看做必需品,知识才是学生真正的必需品,学分可以绑架讲座,但是绑架不了知识。其实学校制定这项制度的初衷是善意的,并非仅仅为给讲座聚集人气,也非变相赠送学分,大部分的用意还是借加学分鼓励学生多吸收课本以外的知识,见识世事。可是学生为什么依旧对讲座不大感冒,是真的不想吸收知识吗?一些调查表示很多同学其实是觉得讲座无聊,也有同学认为讲座学不到东西。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并非偶然,很多高校亦然存在,甚至一些地方因为讲座无人听从而规定强制听讲座。难道我们当代大学生真的浮躁到连讲座也听不进去了吗 ? 当然不是。学生存在一些问题,讲座本身也要自我反省。为什么有的讲座可以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呢?举个例子,传媒学院曾经请过宁浩导演和龙丹妮做讲座,当时的情景是学生们争先恐后去听,哪怕逃课也在所不惜。这又说明了什么 ? 除了名人效应,他们的演讲也充满智慧和幽默,所讲也符合传媒学院的专业特色,自然不愁观众不来。可见讲座是否有学生听,与讲座内容选择、质量优劣有很大关系。
在我校,礼仪文化、舞台文化为强势,各种礼仪活动,舞台表演每次都能吸引大量眼球。那么作为学校特色,如果能经常请到传媒界的优秀人士来做讲座,相信不会再出现讲座无人还要靠学分诱人的尴尬局面,也能慢慢形成爱听讲座的文化氛围。
先锋通讯社(杭州)评论部 李晓天/责编 孔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