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让座。2013年3月11日,郑州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个年轻的女孩因未给一位六旬老人让座遭到了老人的拳脚相加。此事被同车的乘客拍了下来,发布到了网上。视频流出 ,社会舆论之声四起,使让座不再只是一个可以称之为举手之劳的行为,瞬间引发了一场关于社会公德与道德法律的大讨论。
其实,让座问题说小亦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小我们就在书本中接触到了尊老爱幼的概念,古有前人教育我们要懂尊敬之礼,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行动多有不便,如若看见了让个座,可谓说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不仅可以说是反映了个人修养,也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体现。同样,换位思考一下,对于年轻人来讲,当下社会工作、家庭压力巨大,身体和心理已经负荷太多。无限多种可能让女孩没有让出那个座位,却遭来了一顿毒打的结果。老人也有自己的子女,如果可以怀着宽容的心为女孩着想一下那么不就一切太平了吗?什么是和谐,简单的讲,就是和睦协调。老人女孩彼此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礼让,那么我们看到的将一定是另一种结果。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让座事件引发的关于道德问题的争议。互联网的自由与交互属性,让每个人都不自觉的向“圣人”靠拢,管中窥豹,把一件小事发大了千千万万倍,有人开始指责女孩的道德品质问题。其实,让与不让,都要以自愿为前提,完全属于女孩的个人自由,既无法上升到法律层面,也不能完全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尊老爱幼,是中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成为了我们血液中的一部分,成了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细究起来,其实问题不小。遵守美德是每个人的权利,并非义务,不应强制每个人奉行,个人选择不应该是在某种强制力要挟下必须做的事情。传统美德固然是好的,但要使其变为禁锢我们的枷锁,我想这并非为古人所愿。
中国,一直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如若用道德来绑架人的行为,那这并非法治,而是人治。客观讲,女孩不让座无论多被鄙视都无关法律,不应受到谴责;但老人倚老卖老动手打人却真实触犯了法律。日常生活之中,已有太多不依照法律,而依照道德观与情感来决断之事。为了防止黑白颠倒,请不要抛开法律空谈道德。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用来保障人权的,没有任何一个高度法律的社会是依照公民道德标准而构建的。
让?不让?带着你那颗道德之心,在法律之下,做你想做的选择。(先锋通讯社评论员/曲洋 责编/孔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