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央视5月2日《新闻直播间》节目中,江苏南通一位23岁的定位工刘武豪,被央视记者问到对未来有何打算时说:“梦想,就是,特别大,就是想做个国家领导人。”央视记者回应:“小伙子加油!”
实话说,不少人在孩提时代都被问及过这样的问题,也多多少少都放过这样的狂语。不同的是,被央视记者一问 ,你的回答就会上升成一个社会话题。再者,刘武豪的年纪与大学生相仿,也代表了一部分年青人群体。然而,19岁时,他从技校一毕业就来到了熔盛重工,经过了社会4年的磨练,23岁的他正值理想与现实在心中激烈交锋的阶段。他的这一回答毕竟不同于初出茅庐的学生群体。
人民网引用了刘武豪的以下言论:“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我的梦想不切实际,是好高鹜远。就我而言,成为一名能够为普通工人说话,能够为广大工人谋福利的领导人,的确是我的最大梦想。”由此可见,他的确值得我们敬佩的。当然,评论员李云勇所言不差。我们需要更多做小事的人,可笔者同样认为,我们不能因此而去讽刺一个人“想要做大事”的梦想。
2013年是属于“中国梦”的一年。南方周末在新年特刊上,原刊登了由戴志勇执笔的《中国梦,宪政梦》;主席习近平在5月4日勉励中国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央视策划“你的梦想”系列街头采访……关于梦想的话题历久弥新,敬仰者有之,嘲讽者有之,重拾者有之。笔者认为,梦想虽然无法多也不可多,但是聊胜于无。个人的迷茫会让生活蒙上一层阴霾,历史证明国家的迷茫却会改变无数个体的一生。我们无法直接改变现局,却可以从自己出发。
研究生命教育的何仁富老师曾提到一个例子,一位职高的学生在课上同样发言说,自己今后想当国家领导人。课上的老师先表扬了他的发言,之后就问了这位同学几个问题:你认为当一个国家领导人需要什么素质?你今后准备如何实现它?
的确,梦想并不是一个需要去讨论是或非的问题,而是一个应该不断去挖掘可行方案的过程。惟有痴人才会仅仅说梦,而真正痴迷的人将勇于逐梦。(先锋通讯社评论员/刘宁瑶 责编/孔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