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尴尬的贫困
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13-10-24      

近日一则沈阳大学贫困生上台演讲,说明自身家庭情况以竞选贫困生身份认定的新闻,引起了各方的热议。纵观这段时间,恰逢各大高校发放助学金,认定上一学年奖学金、各类奖项金额的时期。备受关注的这则关于贫困生的新闻,不由让已接触了几年贫困生工作的笔者心生感慨。

沈阳大学这件事一经中新网报道,学校有关领导和这种欠妥当的“竞选”方式不免成了各界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这件事背后也折射出当下我国高校的贫困生制度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首先,作为最直接的国家助学金受益者——贫困生,是在这种制度下最尴尬的群体。要让这些同学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去揭自己不愿提及的经济伤疤,本身就让这些学生的自尊无处安放。当然并不是所有高校都采取这种欠妥帖的方法,当下最通行的贫困生认定方法一般都是由班级组建贫困小组,通过开会讨论和询问贫困生所在寝室室友,再对提出贫困申请的同学进行贫困生身份认定。

其次,贫困生的认定制度本身存在着漏洞,有一些同学认为“有钱拿,不拿白不拿”,于是通过各种手段,在民政局盖了章,递交了相应的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一般情况下,只要提出申请的同学证件齐全,资料完整,理由充分,学校都会默认其为贫困生。而就是因为存在着不少这样贪小便宜的学生,学校方面往往对于贫困生认证的程序也是相当无奈。

因此,当在学校里生活了几年之后,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有拿着“苹果N件套”的学生,却冠冕堂皇地顶着贫困生的身份,领着学校的生活补助。而这让家境真正贫寒的贫困生看了不免心寒。

有贫困生同学曾跟笔者反映,在其户口所在地要去办理贫困生的助学贷款,因为有很多家境根本就不贫寒的学生先去申请了助学贷款和贫困认定,导致名额紧缺,差点申请不了贷款。而这种情况其实在很多高校中都是相当普遍的情况,每年看到年终学院的贫困生资料汇总表,总是不难发现那些家境相对优越的同学竟然也赫赫在列。

当然,在这种认定机制不完善导致让这些不诚信的同学钻了贫困生这个空子之外,还有一些让人不得不提的关于贫困生的“尴尬”问题。

每一次为了响应一些会议精神或者主旋律,高校里总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活动或者比赛,而其中最让贫困生同学头疼的莫过于大大小小的“征文比赛”了。许多学校几乎是强制性地要求贫困生同学参加这些征文比赛,而这种举措让多数的贫困生感觉很无奈,自己因为经济的原因,陷入了两难的“尴尬”境地。对于学校硬性要求的许多做法,虽然自己不乐意,但是又无法拒绝。自己的自尊和自由总是在经济问题面前被轻易击垮。                                而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和普通的同学一样,可以不被过分关注,平等、自尊而快乐地渡过校园生活。但是每每赶上贫困生的认定,或者是大大小小的征文比赛,似乎总要把自己跟普通人无异的一颗心拧成凄楚状。似乎在表格上总要陈述自己比常人过多的不幸,在文章中流露出感恩的想法。而这,都是一次次地提醒着他们,自己贫困生的身份。               而相比这种太没弹性的做法,厦门大学通过一些温情的做法,则确确实实地保护了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如厦大的食堂通过降低菜价,素菜5毛,荤菜一块五的做法,真正在细节处关怀了学生,让家境贫寒的学生,也能吃起肉而不至于为饭钱忧愁。

  如果在目前这种无法较好完善贫困生认定制度的情况下,高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并真正在细节处关怀贫困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是平等的,不要让“贫困”二字,伤害到任何一个学生。请不要再让“尴尬”重演。(先锋通讯社桐乡评论部邱纯儿 责编赵倩楠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