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遭遇十面霾伏
来源单位: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文明办、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13-12-16      

  “雾霾”,对普通大众而言,在短短几年间从陌生到熟悉,从围观到亲历,此番情节不能不说是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
  当寝室的起床暗号在不知不觉中从“啊,都已经这个点儿了!”演变成“啊,快来看,一开窗帘我以为我瞎了!”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雾霾已经不是2013年年初的微博热门话题,雾霾已经包围了我们。
  雾霾来得如此迅猛,前几天还是晴空万里,今天就一片朦胧。起初的时候还只以为是冬天寻常的大雾,太阳出来就会散去。可这样的“雾”在日光的照耀下并不势弱甚至强势进入了教学楼、体育馆……
  雾霾从哪里取得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专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天气过程和空气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试问一句:天气过程什么时候也可以为雾霾挡刀子了?秋冬的雾就如同夏天的雷一般平常,太阳一出就立即瓦解,这是一种自然现象,凭什么去承受人们的埋怨?我们遭遇的是大气污染,是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人类无节制地排放,因为看不见就毫不顾忌,有朝一日空气流动滞缓了,于是空气污染就被加重了。试图用天气过程来掩饰空气污染的本质,所谓朝三暮四也不过如此。不论是燃烧秸秆、尾气排放,还是北方冬季集中供暖,空气污染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国人非但不反思自己在盲目追求发展的过程中缺失了什么,还纷纷在微博上晒出自己所在地的情状进行调侃比拼,阿Q精神终于被结合实际在现代社会中开始发光发热了。于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暗自窃喜,畸形的产业结构继续苟活,粗放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暂时松了口气。
  雾霾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航班的延误、全市中小学停课、甚至是疾病……按照当下追求利益的活法,人们还不应该改变策略吗?我们仅仅是麻木地承受,仿佛这是上天给予的,就如同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一样选择今天是否雾霾天一样。事实上雾霾并不是不可抗因素,当伦敦“雾都”的前车之鉴并不能遏制我们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的时候,治理便成为当下唯一的出路。一昧追求经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当慢下脚步。生活质量好坏不在于是否享有丰厚的物质条件,我们需要的是放心的生活,在此之上,我们才能放心地去追求未来。
  雾霾的治理必将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每个人都应当葆有一份希冀,尽可能的,为自己以及所有人共生的环境做些什么,而不是在下一个雾霾天来临的时候,戴上口罩,闭上嘴。( 责编赵倩楠)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