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评论 > 时评 > 新闻详情
“爸爸去哪儿“引发的双重感想
来源单位:       发布时间:2013-11-14      

10月中旬,湖南卫视的一档亲子类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火爆全国,节目由五组明星父子主演,一扫之前的“屏幕尽是音乐秀”的雷同态势。

《爸爸去哪儿》不仅在亚洲许多国家掀起一股“萌娃”热潮,而且还让出演节目的五个小孩子成为广告邀约不断的大牌童星,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与同期其它综艺节目不同,本节目中的星二代“萌娃”不仅打败了身为大明星的父亲,而且还在节目中展现了亲情的力量,引发观众对孩子成长问题的讨论热潮,传递了节目的正能量。

但是,《爸爸去哪儿》的最大受众群体是时下的年轻人,如果节目中没有“星爸”的光环,那么还会有多少人会愿意选择这个节目?而浙江卫士同类型的亲子类节目《人生第一次》也正是说明了这点。也有人认为《爸爸去哪儿》从头到尾都蔓延着一种“土豪”的气息,完全是有钱人带孩子过农家乐生活的感觉。

第一,就其明星效益来看,《爸爸去哪儿》的后期剪辑是按照3:1的比例来制作,“星爸”的拍摄占主要位置,也有很多网友在贴吧上直言“要是没有林志颖和Kimi我才不会看这个节目”,这些不得不说明了节目组其实是在利用明星效益来扩大节目的影响力,而这一点与“亲子类综艺节目”定位存在偏差。

第二,就其节目安排来看,《爸爸去哪儿》中的五个小孩子从小到大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们在节目组提供的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中自然会有种种不习惯和手忙脚乱,这也正实现了节目所追求的“笑果”。在第一期节目中出现的“蜘蛛房”等农村生活场景被当作节目的消费对象,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节目组没有顾虑多方感受。

第三,就其节目效果来看,《爸爸去哪儿》中许多关于孩子和其它负面的拍摄被剪掉,比如“田亮找不到女儿”,“王诗龄打Kimi”等。节目只是一味的向观众呈现好的一面,这也更让观众更加觉得明星父子的伟大,甚至有些不接地气,在一定程度上神化了明星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当然,在商言商,电视台为了节目的收视效益,在不违背法律、道德的情况下做节目赚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电视台能够更具人文情怀,多方面考虑节目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那么节目的收视效益和反响肯定会更上一层楼。 (责编/郑子卿)


更多>最新新闻
更多>人物专访
更多>视频专区
关注浙传新浪微博